中国上亿的脑子、心灵,都还留在「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落后治乱史观。(汤森路透)
欧战前几年,德国工业和军事实力,与日俱增,挡在帝国野心面前的,是英国的海军,英德之间因为文化和种族类似而曾有的过往亲善,逐渐因为欧陆政治势力转移,而变成敌对。但英国和德国的部份政治人物,仍积极寻求拆除导火线的方式。邱吉尔和德国大使曾有一段有意义的谈话,邱吉尔提醒大使,德国硬要佔领法国的亚尔萨斯等地,会留下冲突的火种,大使说欧洲各国都想把德国像动物一样圈住,邱吉尔说,有德奥义同盟,谁能圈住德国?英国有长时间的孤立,也没有因此激动。大使说,孤悬海外的岛国,不太一样,「如果你曾经很常被铁蹄踏过、掠夺过和反对过,挡在你和侵略者之间的,只有你战士的胸膛,这种紧张的心态会噬夺你的心灵。」
惧怕被征服的德国变成征服者
但惧怕被征服的德国,就在几年内,变成征服者,被动的防卫语言,就在几年内,变成德皇威廉二世的狂语,「在陆地和海洋,维持并强化防卫德国人民的力量,是我永远的责任。德国人绝不缺乏能拿起武器的年轻人。」这些能拿起武器的年轻人,因此转化为侵略者的铁蹄,令欧洲人闻风丧胆的战争机器。时任海军部长的邱吉尔,看着德意志帝国的野心,针对德皇的发言,说出「英国的海军,对我们来说是必需品,而德国海军则是奢侈品。我们的海军,事关英国的存亡,海军对我们是生死攸关,对他们则是扩张。」「英国有十足的海员预备兵力......这个岛不曾,也永远不会缺乏训练有素且艰毅的海员。」也就是德国有能战的年青人,大英帝国也有。能抑制德国野心的,只有英国这个岛国了。
英国和德国至此进入军备竞赛,一直到欧战开打。
历史的前进,经常是由人类不可抗力的巨大潮流所推动。欧战、二战,归根究底,都还来自德国的霸权心理,没有得到正常解决的管道。这个霸权心理,要等到美国卸除德国的武装,以北约组织,名为保护,实为监看后,德国才能彻底民主化,才能变成开放社会,对人类社会才不再有军事威胁。历史的大势,强大到非死几百万人无法解决。
现在存在美中之间的冲突,在实质上,和英德之间的对抗,没有差别。中华帝国的陆地霸权,也在几百年间,没有得到满足,邓小平的「永不称霸」说,只能在中国势力狭小的时候,拿时间换空间的时候使用,中国实力增大的时候,中国人就不可能不称霸,这是中土大地有人口、有土地、有历史文化,所必然发生的结果。这个中国称霸的历史潮流,也是「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一部份。华夏兴,则天下一统,天下一统,则对外称霸。反之,华夏不兴,则天下大乱。
中国注定要与美国对干
但中国历史的潮流,却碰上人类历史的另一个潮流,中国注定要和主导这个「自由、民主」潮流的美国对干,而中国依附的这个中国称霸观,应该是大潮流裡的小逆流,势起的很快,也会消亡的很快。
二战前的德国、日本,或是现在的中国,侵略他人仰赖的正当性,是一万多年来,人类社会发展的自然结果,先行发展出农耕文明的社会,因为能製造食物、壮大人口,所以在发明书写文字、建立国家组织后,靠着「枪砲、病菌与钢铁」征战「落后文明」,抢夺资源,并消灭落后文明。这个经济的势,造成文明大小、人种强弱的差别,在帝国主义殖民时代达到高峰。一直到今天,先达到先进文明的民族后代,仍然享有发展的优势。
德国要「呼吸空间」,中国是「中土之国」,这些都是生物性的大,所自然要求的威,所自然达成的霸。
但就在帝国主义、殖民主义最巅峰的时候,人类文明出现了新断点,由宗教改革和启蒙思想带来的「自由」观,及因对自由的渴望而改变政府组织为「民主共和」的政治革命,把人类推到一个新文明阶段,完全不同于以往的奴隶他人、掠夺他人的观点。在经济资源有限,人类还靠天吃饭的时候,赤裸的武力是决定生存的重要关键。但人在自由后,产生的经济动力,把零和的资源抢夺,变成李嘉图式的交易互惠,「饼可以做大」。自此以后,人类的富裕,不用来自奴役他人,人口,不再是要吃饭的一张嘴,而是能够生产的一双手,能够创造的一个脑袋。
「自由」让人类文明出现新断点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历史观,就是来自于零和的竞争,就算有千万亩农田,没有新科技的投入,也就只能生产这麽多的米,就只足够这麽多人吃饭,因此人多就乱、天灾也乱,因为资源稀缺,没饭吃就要吵,就会乱。乱就要打杀,就要分崩离析,要等到一统天下,人民才又有几天好日子过。
但现在的人类社会不用再面临这种饥荒和丰衣足食交错的荒谬日子,因为人类的文明,发展出了经济自由、政治民主的社会,不用比武力,也不会怕饿死。但历史的弧线发展固然如此,并不是每一个社会都在这个发展轨迹上。如果和平的世界裡,仍有幻想靠着武力称霸、掠夺他人的军事力量存在,自我阉割的所谓先进文明,并没办法确保先进的自由民主社会能够永续存在。这是美中冲突背后的人类困境,也是自利人性的发展结果,没有警察维护秩序的社会,歹徒必然横生,治安必然破坏。
对现代的中国人来说,中国历史的小势和人类文明的大势,就在身边发生了巨大冲突。中国的先发文明,在帝国主义时代反而变成落后文化,除了霸权旁落、领土人口受威胁外,连民族生存都出现困难,「百年羞辱」让自傲的华夏文化继承人,变成世界的落后民族,因此「复兴民族荣光」是中国的一大任务,也是承继历史大势所必然的结果。但中国复兴的过程裡,世界已经拐了个弯,美国建立了新的世界秩序,帝国主义的争霸,变了个模样。日本和德国可以在经济舞台和美国大小声,但又不会有战争发生。放在这种新的,经济竞争的图像裡,中国的追求军事霸权,变成了时代错误。而更错误的是,中国之所以能够复兴,竟在于加入了美国的这个新秩序,取得了经济成就。现在居然想用这个经济实力,重打二次世界大战?
岳飞穿越了时空,见识到了机关枪,却忙不迭地拿着机关枪,要回宋朝打金兵。这就是共产党的荒谬称霸了。
但不管北京政府多荒谬,中国的确拥有了军事实力,也足够把地球炸翻好几遍,如果世界不用武力把中国打回现代,让其加入自由民主的大潮流,中国终将会是祸害。但美国及世界可能把中国的称霸野心,真正的压制吗?可以,因为中国只有在表面上加入了世界的新秩序,骨子裡,仍然是被帝国主义征服的落后文明。
中国成与败都来自于大一统
Jared Diamond在「枪砲、病菌及钢铁」一书的最后,轻描澹写了中国为什麽败给欧洲文明。一样拥有欧亚大陆的先天食物生产优势,中国还比欧洲更早有科技文明,但最后帝国主义起源于欧洲,中国则变成被宰割的对象。Diamond说,郑和到非洲的时间,比欧洲人还早,但中国的大一统,让所有的远洋探险变成不可能。只要皇帝一开口,事有可为,但也只要皇帝一挥手,事也会变得不可为。亿万人口只有一个声音,如果这个声音是瞒顸、落后、守旧的,这个大一统帝国,就会是落后退步的。而欧洲从来没有大一统,历史上最大的神圣罗马帝国,都没有统治过一半的欧洲土地。因为欧洲的分裂,欧洲得以在彼此竞争中,推进文明、发展科技。哥伦布就是欧洲的郑和,但郑和的传人在中国没有未来,因为中国皇帝不要出海,但哥伦布却可以在欧洲各国,不断寻求金援,最后找到了西班牙国王,而开启了大航海时代。
郑和和哥伦布的对比,只是中国之所以落后于欧洲的一个例子,还有成千上万的中国和西方的发展差距,都可以归因于中国的大一统。可以说,中国的成与败,都来自于这个大一统。到今天,中国虽然身体在二十一世纪,和世人一样共享科技文明,但中国上亿的脑子、心灵,都还留在「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落后治乱史观。习近平是中国破败史观的最后一搏,现在这个破败史观,挟着军事堀起,要和民主自由大潮对抗,来势凶勐。但习近平所仰赖的帝国实力,还是那个三宝太监下西洋的中国,还是那个全中国亿万人民只有一个声音的中国,没有个人自由,没有创意生产,没有思想交流,亿万人筑的人牆,看似强大,但在更高的文明面前,还是将如摧枯拉朽,一败涂地。唯有落后的治乱史观给完全摧毁,中国才有加入新世界,取得再造的可能。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Confederates Weren’t Patriots, They Were Traitors
There are over one thousand seven hundred monuments to the Confederacy in America today, from the four corners of the continental Unit...
-
编者:当一个地方太阳落山的时候,一定有另一个地方太阳升起。Congratulations, class 2025! Last summer, when I was doing my internship in Mongolia, I got a call from two cl...
-
Comment by the editor: Is containing China a feasible option? The author of this article argues it is not, simply because China is too big, ...
-
编者: 爱因斯坦的“我的世界观”,到今年刚好 90 年。作为对比,颇有趣。 生命的意义:人生有意义吗?或者再进一步,所有有机生物的生命?我认为生命本身是没什么意义的。漫长的进化,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植物到动物,生命在利用能源的过程中,为了更好的适应环境,而对自己不断改造,...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