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April 9, 2020

(转)满篇皆是经典的滕王阁序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丰城龙剑】晋・王嘉《拾遗记》卷十:「昔吴国武库之中,兵刃铁器,俱被食尽,而封署依然。王令检其库穴,猎得双兔,一白一黄,杀之,开其腹,而有铁胆肾,方知兵刃之铁为兔所食。王乃如其剑工,令铸其胆肾以为剑,一雌一雄,号『干将』者雄,号『镆鎁』者雌。其剑可以切玉断犀,王深宝之,遂霸其国。后以石匣埋藏。及晋之中兴,夜有紫气冲斗牛。张华使雷焕为丰城县令,掘而得之。华与焕各宝其一。试以华阴之土,光耀射人。后华遇害,失剑所在。焕子佩其一剑,过延平津,剑鸣飞入水。及入水寻之,但见双龙缠屈于潭下,目光如电,遂不敢前取矣。」《太平御览》卷三四四引南朝宋・雷次宗《豫章记》曰:「吴未亡,恒有紫气见于牛斗之间,占者以为吴方兴,唯张华以为不然。及平,此气愈明。张华闻雷孔章妙达纬象,乃要宿,屏人问天文将来吉凶,孔章曰:『无他象,唯牛斗之间有异气,是宝物之精,上彻于天耳。』『此气自正始、嘉平至今日,众咸谓孙氏之祥,唯吾识其不然,今闻子言,乃正与吾同。今在何郡?』曰:『在豫章丰城。』张遂以孔章为丰城令,至县移狱,掘深二丈,得玉匣,长八九尺,开之得二剑:一龙渊,二即太阿。其夕牛斗气不复见。孔章乃留其一匣龙渊而进之,剑至,张公于密发之,光焰晔晔,焕若电发。后张遇害,此剑飞入襄城水中。孔章临亡,诫其子恒以剑自随。后其子为建安从事,经浅濑,剑忽于腰中跃出,初出犹是剑,入水乃变为龙,逐而视之,见二龙相随而逝。」《晋书・张华传》亦载,文有不同。
【陈蕃悬榻】《太平御览》卷四七四引吴・谢承《后汉书》曰:「徐稚字孺子,豫章人。家贫常自耕稼,恭俭义让,所居服其德,屡辟公府不起。时陈蕃为太守,以礼请署功曹,稚不免之,既谒而退。蕃在郡不接宾客,唯稚来特设一榻,去则悬之。后举有道,拜太原太守,皆不就。」又引晋・袁山松《后汉书》曰:「周璆字孟玉,为乐城令,逍遥无事,县中大治。去官,征聘不至。陈蕃为太守,璆来置榻,去悬之。」《后汉书・徐稚传》、《后汉书・陈蕃传》亦载。
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二俊采】《晋书・陆机传》:「至太康末,与弟云俱入洛,造太常张华。华素重其名,如旧相识,曰:『伐吴之役,利获二俊。』」《世说新语・言语》:「陆机诣王武子」梁・刘孝标注引《晋阳秋》:「平吴之利,在获二俊。」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岳、湛曜联璧之光,机云标二俊之彩。」
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

【东南之美】《尔雅・释地》:「东南之美者,有会稽之竹箭焉……西南之美者,有华山之金石焉。」
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
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

【蛟龙入怀】晋・葛洪《西京杂记》卷二:「董仲舒梦蛟龙入怀,乃作《春秋繁露》词。」
【子云吐凤】晋・葛洪《西京杂记》卷二:「扬雄读书,有人语之曰:『无为自苦,玄故难传。』忽然不见。雄著《太玄经》,梦吐凤凰,集《玄》之上,顷而灭。」《太平御览》卷九一五引《西京杂记》作「雄著《太玄经》,梦吐白凤皇,集其项上而灭。」
【紫电青霜】《西京杂记》卷一:「高祖斩白蛇剑,剑上有七采珠、九华玉以为饰,杂厕五色琉璃为剑匣。剑在室中,光景犹照于外,与挺剑不殊。十二年一加磨莹,刃上常若霜雪。开匣拔鞘,辄有风气,光彩射人。」晋崔豹《古今注・舆服》:「吴大皇帝有宝刀三,宝剑六。一曰白虹,二曰紫电。」
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名区】南朝梁・王屮《头陀寺碑文》:「惟此名区,禅慧攸讬。倚据崇严,临睨通壑。」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潦水】《楚辞・九歌》:「寂寥兮收潦而水清。」
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

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下临无地】《楚辞・远游》:「下峥嵘而无地兮,上寥廓而无天。」
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鹤洲凫渚】《西京杂记》:「梁孝王好营宫室苑囿之乐。作曜华之宫。筑兔园。园中有百灵山。山有肤寸石。落猿岩。栖龙岫。又有雁池,池间有鹤洲凫渚。其诸宫观相连延亘数十里。奇果异树瑰禽怪兽毕备。主日与宫人宾客弋钓其中。」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

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
【钟鸣鼎食】《左传・哀公十四年》:「左师每食,击钟。闻钟声,公(宋景公)曰:『夫子将食。』既食又奏。」《孔子家语・致思》:「从车百乘,积粟万钟,累茵而坐,列鼎而食。」
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衡阳雁归】唐・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广要》卷下之上:「《山海经》云:雁门山,雁出其间,在高柳北。旧说,鸿雁南翔不过衡山(注:衡山为地名,三国时吴置衡阳县)。今衡山之旁,有峰曰回雁,盖南地极燠,人罕识雪者,故雁望衡山而止。」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
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

【响遏行云】《列子・汤问》:「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晋・张华《博物志》亦载,文大略同。
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

【睢园】即梁园、兔园。见「鹤洲凫渚」。
【彭泽】陶潜。
【朱华】曹植《公宴诗》:「秋兰被长坂,朱华冒绿池。」
【临川】谢灵运。
四美具,二难并。

【四美】南朝 宋 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序》:「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
【四美】南朝 宋 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序》:「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
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天地盈虚】《易・丰》:「天地盈虚,与时消息。」
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

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失路】杨雄《解嘲》:「当途者升青云,失路者委沟渠。」
【萍水相逢】《楚辞・九怀》:「窃哀兮浮萍,泛淫兮无根。」
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帝阍】《楚辞・离骚》:「吾令帝阍开关兮,倚阊阖而望予。」
嗟乎!

时运不齐,命途多舛。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冯唐易老】《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唐以孝著,为中郎署长事文帝。事文帝辇过,问唐曰:『父老何自为郎?家安在?』唐具以实对……七年,景帝立,以唐为楚相,免。武帝立,求贤良,举冯唐。唐时年九十余,不能复为官,乃以唐子冯遂为郎。」
【李广难封】《史记・李将军列传》:李广与从弟李蔡俱事汉,「蔡为人在下中,名声出广下甚远,然广不得爵邑,官不过九卿,而蔡为列侯,位至三公。诸广之军吏及士卒或取封侯。广尝与望气王朔燕语,曰:『自汉击匈奴而广未尝不在其中,而诸部校尉以下,才能不及中人,然以击胡军功取侯者数十人,而广不为后人,然无尺寸之功以得封邑者,何也?岂吾相不当侯邪?且固命也?』」
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

【贾谊之屈】《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载:贾谊,雒阳人,博学多才,通晓诸子百家之书。汉文帝时,一年之中由博士提升为中大夫官职。绛侯周勃和灌婴等忌其才能,对他进行中伤陷害,「乃短贾生曰:『雒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子,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后又作梁怀王太傅。「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
【梁鸿赁庑】《后汉书.逸民传.梁鸿》:梁鸿过京师,作《五噫之歌》,「肃宗闻而非之,求鸿不得……遂至吴,依大家皋伯通,居庑下,为人赁舂。」
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

【君子见机】《易・系辞》:「君子见机而作,不俟终日。」
【知命】《易・系辞》:「乐天知命,故不忧。」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穷当益坚,老当益壮】《後汉书・马援传》:「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郎潜白发】《汉武故事》:「上(汉武帝)尝辇至郎署,见一老翁,须鬓皓白,衣服不整。上问曰:『公何时为郎,何其老也?』对曰:『臣姓颜名驷,江都人也,以文帝时为郎。』上问曰:『何其老而不遇也?』驷曰:『文帝好文而臣好武;景帝好老而臣尚少;陛下好少而臣已老。是以三世不遇,故老于郎署。』上感其言,擢拜会稽都尉。」
【青云之志】《史记・范睢蔡泽列传》:「须贾大惊,自知见卖,乃肉袒膝行,因门下人谢罪。于是范睢盛帷帐,侍者甚众,见之。须贾顿首言死罪,曰:『贾不意君能自致于青云之上,贾不敢复读天下之书,不敢复与天下之事。贾有汤锼之罪,请自屏于胡貉之地,唯君死生之!』」扬雄《解嘲》:「当途者入青云,失路者委沟渠。」
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

【贪泉】《晋书・吴隐之传》:「朝廷欲革岭南之弊,隆安中,以隐之为龙骧将军、广州刺史、假节,领平越中郎将。未至州二十里,地名石门,有水曰贪泉,饮者怀无厌之欲。隐之既至,语其亲人曰:『不见可欲,使心不乱。越岭丧清,吾知之矣。』乃至泉所,酌而饮之,因赋诗曰:『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欢,终当不易心。』及在州,清操愈厉,常食不过菜及干鱼而已,帷帐器服皆付外库,时人颇谓其矫,然亦终始不易。」
【涸辙】《庄子・外物》:「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耶?』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我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说苑・善说》亦载,文大略同,谓为庄周与魏文侯事。
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扶摇而上】《庄子・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背负青天而莫之天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蜩与学鸠笑之曰:『我決起而飞,抢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鷃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文选・潘岳(西征赋)》注引《东观汉记》曰:「冯异,字公孙,拜为征西将军,与赤眉相距。上命诸将士屯渑池,为赤眉所乘;反走上回谿阪。异复合兵追击,大破之殽底。玺书劳异曰:『垂翅回谿,奋翼渑池,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后汉书・冯异传》亦载,文有不同。《太平御览》卷三引《淮南子》曰:「日西垂,景(影)在树端,谓之桑榆。」
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孟尝不见用】《後汉书・循吏传》:「尝少修操行,仕郡为户曹史。……尝后策孝廉,举茂才,拜徐令。……尝竟不见用。年七十,卒于家。」
【穷途之哭】《晋书・阮籍传》:「〔籍〕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痛哭而返。」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

【终军请缨】《汉书・终军传》:「南越与汉和亲,乃谴军使南越,说其王,欲令入朝,比内诸侯,军自请:『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军遂往说越王听许,请举国内属。」
【乘风破浪】《宋书・宗悫传》:「悫字元干,南阳人也。叔父炳,高尚不仕。悫年少时,炳问其志,悫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

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
【芝兰玉树】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谢太傅问诸子侄:『子弟亦何预人事,而正欲使其佳?』诸人莫有言者,车骑答曰:『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阶庭耳。』」另见《晋书・谢安传》。
【孟母三迁】汉・刘向《列女传》:「邹孟轲之母也,号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也,嬉游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乃去,舍市傍。其嬉戏为贾人街卖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复徙,舍学宫之傍。其嬉游乃设俎豆,揖让进退。孟母曰:『真可以居吾子矣。』遂居之。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
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

【孔鲤趋庭】《论语・季氏》:「〔孔子〕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
【李膺龙门】《太平御览》卷四六五引晋・袁山松《后汉书》曰:「桓帝时朝廷日乱,李膺风格秀整,高自标尚,后进之士升其堂者,以为登龙门。」《后汉书・党锢列传・李膺传》亦载,文大略同。有注曰:「以鱼为喻也。龙门,河水所下之口,在今绛州龙门县。辛氏《三秦记》曰:『河津一名龙门,水险不通,鱼鳖之属莫能上,江海大鱼薄集龙门下数千,不得上,上则为龙也。
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赋因杨意】《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蜀人杨得意为狗监,侍上。上读《子虚赋》而善之,曰:「朕独不得与此人同时哉!』得意曰:『臣邑人司马相如自言为此赋。』上惊,乃召问相如。相如曰:『有是。然此乃诸侯之事,未足观也。请为天子游猎赋,赋成奏之。』上许,令尚书给笔札。相如以『子虚』,虚言也,为楚称;『乌有先生』者,乌有此事也,为齐难;『无是公』者,无是人也,明天子之意。故空藉此三人为辞,以推天子诸侯之苑囿。其卒章归之于节俭,因以风(讽)谏。奏之天子,天子大说(悦)。」
【高山流水】《列子・汤问》:「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吕氏春秋・本味》:「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呜乎!

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

【兰亭会】晋・王羲之《兰亭集序》:「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 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金谷园】《世说新语・品藻》「谢公云金谷中苏绍最盛」梁・刘孝标注引晋・石崇《金谷诗序》:「余以元康六年,从太仆卿出为使,持节监青、徐诸军事、征虏将军,有别庐在河南县界金谷涧中,或高或下,有清泉茂林,众果竹柏,药草之属,莫不毕备;又有水碓、鱼池、土窟,其为娱目欢心之物备矣。时征西大将军、祭酒王诩当还长安,余与众贤共送往涧中昼夜游宴,屡迁其坐,或登高临下,或列坐水滨,时琴瑟笙筑,合载车中,道路并作,及住,令与鼓吹
递奏。遂各赋诗,以叙中怀,或不能者,罚酒三斗。感性命之不永,惧凋落之无期,故具列时人官号、姓名、年纪,又写诗著后。后之好事者其览之哉。」
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

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

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潘江陆海】南朝梁・钟嵘《诗品》上:「谢混云:『潘诗烂若舒锦,无处不佳;陆文如披沙简金,往往见宝。』……余常言陆才如海,潘才如江。」

------------------------------------

这世上,大概没有人比他更有资格发出这声感叹吧。
王勃是个天才。

他六岁就能作诗、写文章。想想我六岁时,刚刚学会汉语拼音。

九岁时,他读大学者颜师古所注的《汉书》,竟然洋洋洒洒写了十卷《指瑕》,批评颜大师的错漏。想想我九岁时,还不知道《汉书》是什么东东。

十岁,他就通读儒家经典。

十二岁,跟随名医曹元学习医术。

十四岁,上书绛州司马,寻求入仕。

十五岁,上书宰相刘祥道,被誉为“神童”。
十六岁,向唐高宗献《乾元殿颂》,被称为“大唐奇才”。

十七岁,应幽素科试(不定期举行的特科考试)及第,授朝散郎,成了整个朝廷年纪最小的官员。

注意!古人计算年龄是按虚岁,若按周岁来算,还要依次减去1岁。也就是说,王勃16岁就当上朝廷命官、出入王府宫廷了。

当此之时,他的人生就像是开了挂,前途不可限量。少年英才,志得意满,连给朋友写个送别诗,也没有半点悲悲戚戚,而是掩藏不住的乐观豪迈,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然而,也就是在他风头最劲的时候,命运和他开起了残酷的玩笑。
王勃在沛王府里任修撰。当时,沛王李贤(后来被废杀的章怀太子)还只是个贪玩的半大小子。有一次,他和英王李哲(后来的唐中宗李显)在一块儿斗鸡,王勃写了一篇《檄英王鸡文》为其助兴。

这本是王府里的玩笑文章,不料却被有心人送到了唐高宗面前。

年少轻狂的王勃不知他已犯了大忌!

有玄武门之变的惨祸在前,又亲身经历了哥哥李承乾和李泰的夺嫡风波,唐高宗对兄弟相争之事极为敏感。当他读到“两雄不堪并立”,读到“见异己者即攻”,读到“与同类者争胜”,心中早已怒不可遏。他斥责王勃不仅没尽劝谏之责,而且有挑拨离间之嫌,应立即逐出王府。

转眼之间,王勃的无量前程就化为了泡影。
要知道,古代学子的前途无非就是“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而这买家,普天之下有且仅有一个呐。像王勃这样已经在皇帝面前挂了号的——其前景,比那些不得其门而入的人,还要更加黯淡无光。

到哪里去呢?王勃栖栖遑遑,踏上了游历蜀地的旅程。此时,此地,如此的心境,同样是写送别诗,他的诗风由豪迈转而变为凄清,如《江亭夜月送别(其二)》: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再由凄清转为悲切,如《秋日别薛华》:

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
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
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
然而,命运对他的捉弄还远远没有结束。

回到长安,王勃拒绝了吏部侍郎裴行俭的召用。他仕进的心,已渐渐冷了。听说虢州(今河南灵宝)多药草,他便设法谋了一个虢州参军的职位,想在此隐遁避世。

可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避是避不了的,躲也躲不掉。在虢州这个小地方,王勃显得太耀眼、太格格不入了,很快就招来了更大的灾祸。

他私藏一个犯罪的官奴,名为“曹达”,后来又怕走漏风声,就把曹达给杀了。

这桩案子很蹊跷。非亲非故,王勃为什么要私藏曹达?害怕泄露,为什么不放走了事,而是杀人灭口犯下死罪?后人推测,很有可能是王勃恃才傲物得罪了同僚,而遭人陷害——但这事已真伪难辨了。
不幸中的万幸,恰逢朝廷大赦天下,王勃捡回了一条性命。

但他的父亲王福畴却受此牵连,被贬到蛮荒之地交趾(今越南北部)去了。这件事对王勃的打击,远远超过了他自己的入狱。在《上百里昌言疏》里,他痛批自己是“无益于国而累于家”:

“呜呼!如勃尚何言哉?辱亲可谓深矣!诚宜灰身粉骨,以谢君父,复何面目以谈天下之事哉?
“今大人上延国谴,远宰边邑。出三江而浮五湖,越东瓯而度南海。嗟乎!此皆勃之罪也。无所逃於天地之间矣。”
劫后余生,王勃深感富贵就像浮云一样虚幻,而光阴却比玉璧还要珍贵,他开始埋头著述了。(杨炯语:“富贵比于浮云,光阴逾于尺璧。著撰之志,自此居多。”)这一年,是他创作最丰的一年。
第二年,朝廷宣布恢复他的旧职。但此时的王勃已视宦海为畏途,决心弃官为民。他收拾好行装,要去交趾看看他最最愧对的父亲。

他不知道,此去交趾,只有去程,没有归程。

他也不知道,此行途中,他将迎来人生中最辉煌的一刻。
那个秋天,王勃路过洪州(今江西南昌)。

洪州都督阎伯屿重修滕王阁告竣,在重阳节这天大宴宾客。如果没有王勃,如果王勃没有碰巧路过,那我们不会知道曾有过这场宴会。但王勃赶巧参加了,这场宴会也就永远地留在了史书上、传奇中,被后来的人一说再说。

话说阎都督宴客,本来是为了吹捧自己的女婿。他让女婿提前准备了一篇序文,背得滚瓜烂熟,计划在宴会上当作即兴之作炫耀一番。因此,当他假意请各位来宾作序时,大家都很识趣地推辞了。

只有王勃没有推辞。
是他情商太低,不懂人情世故吗?不是。是他对仕途名望已无所求,活在这世上,最重要的就是自己的诗文了。他不能为了圆滑客套,而舍弃腹内的文章。

多亏他没有推辞,才有了千古雄文《滕王阁序》。700余字的骈文,对仗工整,辞藻华美,气象开阔,用了20多个典故,创造了30多个成语。短短一顿饭的工夫,王勃就凭一己之力,更新了汉语的词汇库:

襟江带湖、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俊采星驰、胜友如云、高朋满座、腾蛟起凤、躬逢其盛、飞阁流丹、桂殿兰宫、钟鸣鼎食、虹销雨霁、水天一色、渔舟唱晚、逸兴遄飞、天高地迥、萍水相逢、时运不济、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达人知命、老当益壮、白首之心、穷且益坚、青云之志……
阎都督被王勃打乱了计划,本来还有几分不悦。但听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时,他矍然而起,感叹道:“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

岂止是这一句呢?随手一摘,都是锦绣啊: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作完这样一篇锦绣长文,王勃竟然尚有余力,挥笔就是一首《滕王阁诗》: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转身离去,他留给在座宾客一个潇洒的背影,也留给千年后的我们一个潇洒的背影。

在乘船前往交趾的途中,王勃溺逝于防城港海域,死时年仅26岁。
想想,如果这片海的暗礁不是那么多,风浪不是那么急,那中国文学史就要改写了。或许,在整个唐代诗坛上,李白、杜甫等大诗人都得依次往后挪一挪座位了。

再想想,老天究竟是爱他呢?还是恨他呢?

若说是恨他,为何要赐他灼灼才华?

若说是爱他,为何要对他数番捉弄?

若说是恨他,为何要给他这样一场绚丽的绽放?

若说是爱他,又为何要让他如此迅疾地陨落呢?

天妒英才啊!可惜了,王勃!

(转) 预测通缩,又要刺激内需

这篇文章很长,近两万字,读完需要一个小时,但是强烈建议对经济感兴趣的朋友看一看,也许对未来有点不同的想法,至少不会人云亦云!
此文是一个叫“大文豪曼因斯坦”早年在网上发的帖子,高手在民间,预言非常准,可惜找不到作者,原帖也删了,后有人在知乎上发了出来,读完受益匪浅,逻辑非常震撼,很想将他的观点传播出去。文章较长,需要细细品味,值得多看几遍。
01
在开始这个话题之前,我首先要说的是我并不是一个阴谋论者,什么共济会掌握世界之类我是从来不信的。阴谋论这种东西实在太考验执行者的智商,而我们的智商历来都是不太够用。不过有些事背后的蛛丝马迹又实在太过于匪夷所思,日本著名小学生曾经说过,当所有的可能全部被排除的时候,剩下的最后一个,不管看起来多么荒谬,那就是事实的真相,昨天深夜,我把所有的脉络理了一遍,来看看这个事情的过程,突然觉得很有意思。这些就当是路边社的呓语,我姑妄言之,你们姑妄听之。
1、老大哥的命门。今年最诡异的事情,莫过于楼市,往年楼市的回魂,都是有迹可循的,那就是一段时间内交易量放大,成交上涨以后,带来库存减少,房价上涨,但是这一轮楼市的爆发完全不同以往,首先是价格飙升,带动市场恐慌后才赢来成交上涨,那只有形的手过于明显。有人说是因为一月的放水,但是不对,周期不对,市场传导的时间需要一个过程,就比如如果今天放水,反馈到市场上至少要几个月,带来价格飙升也应该在年底,而这一波是一月放春节后立马立竿见影,时间节点不对。在开始这个话题之前,我们得先知道老大哥的命门是什么?相信很多人会异口同声的说,楼市。没错,楼市的确是个大问题,而且已经彻底绑架了中国经济,如果楼市玩蛋,那是一个大地震,但是他绝对不会是一个能威胁到老大哥的问题,金融市场的烂帐老大哥也是碰到不少,就比如世纪初,可谓是有丰富的经验,这是一个大问题,但是绝对不是一个生存问题。
老大哥真正的命门是外储。从八十年代后,老大哥已经彻底融入世界经济,生产低级必需品,然后换来美元,然后再从市场上购买各种石油,南美的大豆玉米等粮食产品,这是一个循环,现在每年老大哥需要从市面上进口高达几千亿的石油,三分之一的粮食产品依赖进口,粮食自给是一个大问题,八十年代后,国人越吃越好,就是得益于全球经济,而不是金坷垃,像养猪养牛,从粮食到肉产品的转化都是一个固定的数据,你要养出多少吨的猪,必然要投入多少的饲料,所以你现在可以理解为什么外储才是一个生死存亡的问题。手中有粮,心中不慌。08年前,每年外储增加多少都是要上新闻联播大书特书的事情,因为这个是硬需求,楼市塌了可以咬牙还贷,可以上信贷黑名单,可以苦难行军,但是吃不起饭,买不起石油呢?很多人没有意识到,或者完全没有想到这个问题有多严重:过去中国的外储从高峰期下降了一万亿美金。
大哥难道不知道现在一二线楼市有多荒谬?再加把火那不就更加骑虎难下了?房产市场的问题在于库存,最理想的结果当然是把大家赶去三四线买房,给国家解套了,但是问题是没人会那么傻,所以这个问题不会有最优解,那么,我们来换个思路呢,既然我解决不了库存问题,那我放出风去让你知道我要保楼市。就像下围棋一样,我这里一条大龙看着很庞大,没人觉得我会弃子,但是我要是以这条大龙做掩护来做文章呢?其实围棋就是一个转换的游戏,如果弃掉大龙可以获得更多的利益,这并不是无法接受的事情。
在过去的一年里,外储为什么持续减少,绝不是离岸市场的问题,那里的弹药有限,外储一旦要爆也是爆在国内,大家如果持续换美元避险,外储绝对顶不住,但是这大半年时间内,有一个现象你可以观察:那就是美元党的声音小了。外储一月到二月持续下降,但是到了二月三月就彻底站稳了,这出乎不少人的意料,因为按照道理说,汇市已经进入下行期,应该会越来越快才对,但是汇率虽然在节节败退,然而这半年时间内,他绝不是在溃败,外储一直稳定在32000亿左右,并没有减少,外汇持续贬值,但是央行并没有花掉太多弹药。外汇的表现和房产楼市的周期是完全一致的,彻底站稳的时间也是楼市起飞的时间,也就是说,这大半年时间内,这波楼市最大的成就就是彻底把社会游资全部锁在了一线房产,你想换美元?你没钱了,你没钱了,你没钱了。
房产现在很难卖,要达到预期的价格,你看看成交量是多少,降价?降回原价你愿意吗?所以流动性彻底被锁死在一线市场,你还加了杠杆,你得还钱啊,美联储加息,你也只能站着看,因为你没钱了。这就是所谓的灯下黑,大家一波炒作中国的楼市问题,把这个问题看得有多么严重,但是我用一个大问题掩盖另一个生死问题,这用围棋上的术语,就叫交换。大家都觉得老大哥必须保楼市,这已经是宇宙真理了,但是你如果换个角度,假设这个大前提不存在呢?你仔细数数老大哥的历史,远的80前不提,近的比如90年代,这才过了多少年你就觉得老大哥改吃素的?历史上比这更严重的事情多了,只有吃饭的问题才是本质问题。况且到现在你还买得起五万一平房的那也绝不是老大哥要同情的对象。
2、暧昧的美联储。我在很多论坛上看到一种论调,那就是中央会无限印钱,信贷猛增,所以未来一定是通胀,现在所有的人都抱着一种念头,就是疯狂抢购资产,等以后货币狂贬了之后扔一堆废纸给银行,问题是,未来真的会这样吗?这些话表面上看,似乎有点道理,无限印钞好像很符合我们对过往的印象,不就是缺钱,不就是欠钱,那就印啊。但是这件事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中国必须是一个闭关锁国的国家,内外资本完全无法流通,否则你印钱好啊,那有什么可怕的,你印到人人工资一两万,我出国潇洒去啊,我出国购物去啊,楼市汇市只能保一个这么简单的道理你们都说的出来,为什么你们会觉得无限印钞这事可行?要是汇率不倒,印钞有啥可怕的,到时候人人用雅诗兰黛,人人开宝马,人人背LV都不是梦,你们怕啥?

问题是,这可能吗?

中国的外储顶不住啊。而且,这个事情本身有其客观规律,08年全球金融危机,大量避险资金进入中国,所以推高了资产价格,央行可以印的出钞,但美联储进入加息周期,在加息周期用宽松政策?这是嫌命太长吗?这会直接刺破资产泡沫,导致资本进一步外流,你可以去翻翻央行过去的报告,看看外汇占款的趋势是什么?在这种情况下,为什么有人会认为这是一个通胀的周期,央行会无限印钱?
也许有人说,那怕什么,上手段啊,但是中国是一个产品输出输入大国,他无法隔绝外部的联系,这个月IMF给中国加入SDR后出具了首份报告,肯定了中国的一些努力和指出一些问题,可以看出闭关锁国这绝不是高层的想法。话题回到美联储身上来,自从去年开始加息之后,美联储按兵不动,这一点让市场有点看不明白,有的人认为是经济表现不如预期,有人认为是英国意外脱欧导致了美联储不敢动。但是我觉得这看起来更像是一种等待,他在等什么?那我们来看看如果美联储在上半年加息国内市场会发生什么?由于社会游资,也就是筹码在市场手里,这时候对于资本外流会形成巨大压力,你只要想想过去几年释放了多少流动性就知道这冲击力会有多大。

很多人觉得美国就是一定想要干掉中国,但是这是不对的,美国的财团在中国有着巨大的利益,同时,中国外储使用的是美元,这代表着双方在资本市场的分歧并没有宣传的那么大。现在是一个全球的市场,除了三胖,大家谁也离不开谁,实际上,这一轮新的全球金融危机策源地就在中国。

所以美联储绝对不会想要中国这个世界第二经济体一波跳贬直接跪了,在这点上,双方是有共同语言的。今年年初,美国高层还放话对于人民币贬值不满,可见一斑,同时中国最高领导人也在峰会上承诺稳定汇率,其实中国境内的美元资本全部回流这也绝非美联储的本意,一旦人民币跳贬,这会导致这波加息变成夹生饭,进一步加大美国国内压力,最后变成一个比烂的游戏。

而对我们来说,因为中国现在是秩序的维护者,受益者,我们一年从其中获取了几千亿美金的顺差,怎么可能会想去破坏这个秩序。汇率贬值有利于释放国内的资金压力,刺激出口,但是这个过程不能太快,一旦跳贬,那会引发资金大规模出逃,这个道理就像高压锅一样,缓慢的释放是有利的,但是你直接掀盖就炸了。那么贬值对中国有利,对什么国家不利?当然是世界大经济里的其他国家,你这等于是薅别的国家的羊毛。所以在对待跳贬这件事情上中美是有共同利益的,美联储最理想的是人民币挺住,剪完羊毛就行,绝不是想要这羊带着人肉炸弹直奔家里来。不管美联储为什么不加息,但是在这个事情上的表现,双方体现出了一致的默契,至于这是无意的还是沟通过的就不得而知。

现在中国市场上的社会资金,影子银行全部都给套在一线房产里了,而且套牢盘十分稳固,要知道,这一波暴涨直接翻了一倍啊,你想想这套牢盘能不稳吗?可以说,在加息风暴中,至少老大哥已经把篱笆扎起来了,后面扛几波风暴会不会伤筋动骨不知道,但是至少比原来强多了

3、吹响的集结号。今年八月,信贷数据一出来,大大出乎市场的意料,很多人乐观的以为央行很快会霜降放水,但是这次央行是出乎意料的严厉,8月4日,发改委文件里出现了降息降准马上秒删,央行再次重申稳健的货币政策,8月11日,新华社撰文,中国绝不采取刺激宽松的货币政策,语气十分强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转变?

因为你们的钱全部套在房产上了,这时候我不需要和你们讲道理了,你们挺住就是了。这就像那部电影,当集结号吹响的时候,没有援军了,老大哥已经撤了,你们好好的站最后一班岗吧。在八月的数据,有一条十分重要,但是容易被很多人忽略,那就是M2增速降到10.2%,这是历年新低,实际上已经标志着货币政策开始真正转向,按照市场传导,这一波会在年底前反应出来,时间大概是11到12月,那么今年的六月,就是中国地产的极值。

如果我们来重新梳理下路径,差不多就是这样的:中国一线房产6月达到极值,开始转入稳健货币政策周期,年底楼市开始松动,因为有聪明人开始准备跑路,这时候的表现就一个词:震荡,同时经济开始准备全面迫降,估计会在明年全面着陆,同时美联储加速进入加息周期,人民币汇率贬值窗口关闭,不会再贬了,老大哥在两三波加息后压力全面增大,也会开始跟随美联储的步伐,这标志着新周期的彻底建立。这个周期钱会非常值钱,同时,个人背负债务会十分痛苦。

以上就属于个人的一点脑洞大开的产物,如果未来央行继续霜降,你就可以把他们当路边社报道,说明老大哥的智商的确不足以负担这么大的阴谋,但是如果央行坚决执行稳定货币政策,同时美联储开始加速进入加息周期,你也许就该重新考虑下个人选择了。

02
另外,现在的市场是在通胀还是通缩,有个很直观的数据,PPI和CPI,这两个数据近年来都处于连续的低位运转,CPI更是连续两个月处于1时代,这说明连放水都拉不起物价了。这绝非是很多人说的钱都去楼市了,而是货币政策已经失效的前兆。实际上,按照经济学的观点,适当的,轻微的通胀是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但是从各方面的数据来看,现在是连放水都刺激不起物价。

换美元我觉得没必要,因为只有一种情况下,换美元是大赚的,那就是彻底崩溃,以老大哥的能力和目前的态势,不至于到那一步。你如果只在本国内流通,美元的流通性太差,而且收益并不高。

对于大多数人的情况其实各有不同,所以不好给出具体建议,但是有一点我认为是可以说的:那就是不要欠债。现在的经济形势有点类似于上世纪90年代末,但是那时候大多数人外债都少,所以体会的并不明显,但是这一轮危机会给很多人补上这一课。而且那时候中国是在风暴外围,而这一次是在风暴中心。

这个区别最大的问题就是一切以阴谋来看待问题,经济运行,世界运转是有其客观规律的,在我看来,目前中国的经济一切都还是在规则内运行,他的所有行为都是符合现有规则的,都是可以解释的。最后谁会成为倒霉蛋不是国家决定的,而是经济规律决定的。中国历史上不是没有不讲规矩的时期,80年代懂经济的人少,不讲了一次规矩,结果引爆了危机,吓得某人上来以后,直接把央行不准在一级市场购买国债写进了法律,现在懂经济的人多,至少技术官僚都是喝过墨水的,那样的时代早就过了。

不会太迟,美元只要接着加息,最多不会超过两波,聪明的资金会想从楼市冲出来冲击汇市,但是楼市本身就是流动性很差的项目,所以大体上只要第一波释放掉,楼市的钱就全埋里面了。房产现在实质已经塌了,除了个别城市,大部分城市根本没市场,市场上的新闻很多都是房托放出来的,你要测试你本地的楼市很简单,你周围亲戚看看有没有要真卖的,对比今年的价格挂低两成出去,成交不了,说明你们当地的繁荣全是虚假的,要是你按去年前年的价格出还是卖不掉,说明已完。

今年我们搞了个大动作,叫营改增,实际上就是把财权上缴,逐步从地方收到上级。过去扩张时期,各地有钱了,队伍就膨胀起来,养了太多人员,现在日子不好过,支出肯定得减少,我估计以后的动作就是上面统筹,保证你基层不会出现以前90年代有的县城出现欠薪的情况,但是支出是有定额的,所以当初外围膨胀起来的人员应该会被逐步调整。按照惯例,好城市的公务员肯定会好过些,小县城的公务员日子又要回到90年代。

中石油40块一股的时候,你会想出无数的理由解释他值40块,现在他只卖7块钱你买吗?你们还年轻,上海房子只要4000块一平还送户口的年代你们没经历过罢了。楼市的问题说白了就是资金的问题,他是一个资金密集产业,只要资金一收紧,他就难以维系,今年这一波本质上是实业挤出的资金和社会游资在一线大搞配资。你只要看资金面一收紧,这个就得完,美元加息会导致外资进一步流出,楼市就面临风险就是这个原理。而且今年从5月以后,央行的政策就是收缩,这一波会在年底传导出来。大通胀要符合市场逻辑,央行变不出钱,基础货币在缩水,他选择扩大货币乘数不过是在对冲罢了,想印钱也是得符合市场规则的。

不符合规则,只有彻底变废纸一条路,这是不可能的,因为货币本身就是政权存续的标志,还有控制力的情况下,没有任何政权会容许自己的货币变废纸,所有一切东西在触及这个底线的时候都是可以抛弃的。战争的确是条去产能解决通缩的路子,这也是上个世纪初那时候的大国选择的办法,但是现在这条路子风险太大,不确定因素太多,我认为不至于。更何况现在是全球通缩,大家的问题都一样,这时候第一个跳出来是当雷锋当靶子,牺牲自己造福其他人。

03
有无数的朋友说我们会无限印钞,那么我要先强调下,至少在目前为止,我看到的情况,我们印钞都是有理论依据的。上次没有理论依据印金圆券的那位现在还在流亡桃花岛呢,所以这是关系到权利的大事,经济的问题再严重也没权利严重。那么我们就来说说印钞。

第一,首先是外生货币,这个很好理解,你干出口血汗工厂拿回来外汇,或者别人来投资,带来一美元,你给他兑成六块五人民币,这样,央行就能有了六块五人民币的本钱,然后再通过货币乘数,让下面的商业银行通过放贷把水放到市面上去,这个放贷工具里最好用的就是房地产和上下游相关产业,所以说房产是过去中国最大的印钞机这点的确没错,但是注意了,外储是因,房产是果,因果因果,没有因就没有果。中国目前的经济秩序,本质上是某人一手打造的,不管风评如何,但是他的确是一位中堂一样的人物,实业和财政方面的先不提,在金融上,他制定了银行法,规定了现在央行运转的大框架,加入WTO,带来源源不断的美元,这是市面繁荣的基础,而同时,最重要的是他给人民币找到了美元这个最重要的锚点,这是一整个的体系。

人民币在市面上号称小美元,你就可以知道他的特点,最主要的是找到美元这个锚点后,他可以彻底借用美元信用,所以外储是老大哥的根并不仅仅是我开篇说的那么简单,在这个章节你会发现更多深层次的东西,因为很多历史和政治因素,特别是80年代经济上的表现,人民币有一个锚点,取得信赖是十分重要的(额,自己体会,某些原因我就不展开了),这不仅仅是武力可以提供的,你只有有信用,别人才会来投资,才会相信你不是三胖一样的东西,你看三胖今天说开放就能开放吗?不可能啊,我要你那些废纸干啥。(当然,也许哪天三胖也聪明了,以人民币为锚弄币改,说不定他还真能吸引中国资本)。

所以这个锚就是一切的基础,大海上船只没有锚就会飘走,这个体系居然可以在某人之后十多年没有大修改的情况下独立运行,可见它的强大之处,而且从这个基础你也可以看出中美在经济上是多么的紧密,双方实际上是一个利益共同体,这个利益共同点是双方不会爆发冲突的真正基础,什么俄国中东那都是扯淡的路边社说法,但是有一个问题,在美国强势周期,美国需要对外输出美元,对内输入商品压制通胀的情况下,这个体系是完美的,但是一旦美元需要收缩,你这个就很碍眼了,对双方都形成了杀伤,首先是中方高达几千亿的顺差,简直不能忍,所以你要再继续贬值,美国也不同意,第二是美元回流,导致人民币的锚开始松动,所以中国前段时间开始储备黄金,实际就是为了稳定本币,要知道,美元之前,甚至包括美元都是金本位(有某些时间黄金不够了,以白银印钞),所以黄金的确可以起到一定的锚的作用,最大问题就是数量太少,少到跟流通货币比起来可以忽略不计,所以这就进入第二个章节,内生货币。

第二,内生货币,这个理论的研究在西方真正的开始成系统,来源于凯恩斯,没错,从这个章节开始,你会看到越来越多熟悉的词汇,实际上,老大哥过去几年的动作直指币改,就是打算开始用内生货币来弥补外生货币的流失,一堆水货经济学家只会跟着瞎参合,写出来的东西没有一篇能看的,弄一大堆故弄玄虚的词汇来忽悠人,连老大哥真正的目的都看不出来,这完全是摆在桌子上的。我一直觉得经济学就是要让人简单易懂,四个字能说明的不要写5000字,而市面上的文章,一堆数据,经常是七八十个图表都不知道他在谈什么,观点朝令夕改。OK,回到这个话题上来,国内关于这方面的著作,目前比较权威系统的有《中央银行与货币供给》,作者是盛*松成,翟春。盛*松成,现任央行调查统计司长。于是,你可以看到越来越多重要人物开始浮出水面,然后把这些珠子串成一条线,主要脉络就出来了。那么内生货币是怎么产生的?你把上面那本书读明白了就有系统的认识,当然了,我知道大多数人不读书,可能你直接翻也读不懂,那我直接放结论:金融创新推动货币内生性。还是看不懂?OK,再缩成两个字:股市。

在西方,股市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工具,就是因为他不仅仅是一个融资场所那么简单,同时他还是货币的源头之一,所以你可以想象为什么我们说现代经济学里凯恩斯主义这么重要,大家看经济里,股市是个重要指标,就是来自于此。这和中国股市有着本质区别,中国股市曾经是一堆国有企业烂帐没法解决,所以干脆上市融资,所以我们发生股灾那叫赌场失火,重新装修就能开业了,美国发生超大股灾,那就是经济危机,性质和你炸了美联储差不多,所以美股必须讲究公平公正公开,监管的十分严厉就是在此,曾经有香港某些人还以为那跟港股一样,想去内幕交易,然后被FBI叫去喝茶原因就在于此。

那么他的原理是什么呢?这是很难直接描述的,大体上,就比如特斯拉在股市上市了,业绩冲天,但是他现在产能不足,于是要扩大生产,就去找银行信贷,银行觉得你业绩好,没有偿付压力,给出贷款,于是特斯拉拿钱去买厂房造汽车拉动经济,于是这时候,货币的内生性就产生了,银行对自己的贷款负责,一旦出事,本金出了问题,被挤兑了,那就破产,于是去年国内也出台了银行破产法,破产后你的存款最多只赔50万,你可以看出这是一环跟一环的,所以美股的数据必须真实,一旦虚假,出现大面积的银行倒闭,整个国民体系就会出问题,所以在对数据造假上,监管机构十分严厉。

同时,这还会让银行出现很大不同,那就是中国现在银行十分粗放,简单说就是吃利差,毫无技术含量,因为太复杂的东西,从业人员素质完全跟不上,但是一旦这些体系打造起来,对从业者要求会增高。中国的银行之前必须高存准,因为他的体系十分原始,从业人员素质不高,还有体制内的因素,所以准备金就必须高。那么回到那个话题上来,具体到股市,有什么变化呢?注册制。又一个熟悉的词。这就是要进行货币的内生性改革,彻底把一个赌场变成印钞厂,所以你可以知道老大哥这两年在股市的动作是什么意思,结果出现了那次股灾,导致注册制的启动延后,所以你可以理解有人这么黯淡离职的原因,要知道,这个级别很少会这么不体面…嗯,我们就不多说了。所以从这个章节,我们可以看到过去几年中国经济改革的一些主线脉络。 

04
说完了货币的话题,我们再来说说钱的事,我不止一次听人说M2要爆表啊,所以要通胀啊等等等,在开始这个话题之前,你要知道钱的本质是什么,否则你只会被人忽悠的满街跑被人卖了还替人数钱。

其实M2并不是真实印出来的钞票数,央行真实印出来的钱在央行公布的资产负债表里,有一栏叫储备货币,差不多29万亿左右,其中23.5万亿外汇占款,5万亿本币,数量是不是少的让你意外?这就是所谓的基础货币。

那么这29万亿是怎么变出149万亿M2的呢?很简单,假设银行准备金是17%,放出去贷款后进入流通领域又变成现金进入银行,这样反复运作,最后一块变五块,这五块就是货币乘数(以上描述肯定不严谨,为了让你们易懂简单说说,其实准备金率并不直接影响货币乘数,因为贷不贷是下头决定,同时还有各种其他因素)所以你只要明白了这个原理,一切就明白了,过去的十几年,中国的外汇占款飞速增长,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中国干血汗工厂换回来的,08以后,外来资本的流入又带进来了很大一部分,一直到14年达到了顶峰29万亿的外汇占款,所以,因为有这些外来资本的迅速流入,中国的M2迅猛增长,尽管央行的存款准备金率一路从07年的9%,上调到12年的顶峰21%,但是因为输入的外汇占款的猛增,所以可以在市场上投放出天量的输出,加上12以后央行开始降准,所以你们感受中的物价飞涨基本来源于这段时期。而这一切在这两年形势彻底转变,首先是外汇开始流失,这代表什么?

代表每流失一元美金央行就得注销6块多人民币,外汇占款的飞速下降虽然不代表基础货币就一定会暴跌,但是时间长了,你就知道这长期趋势一定会是国内的流动性开始收紧,这时候央行开始降准,就是为了对冲这部分损失,放出更多的信贷来弥补流动性的不足。所以结论绝对出乎你们的意料,大概是从14后15年开始,央行并不是在印钱制造通胀,而是钱已经快没了,他在注入流动性来拯救市场。你是不是觉得这两年时间钱越来越难赚了,企业越活越难,这就是市场在通缩的表象,因为大家都没钱了,没人敢花钱。央行想要放水刺激出通胀,但是无果。那么为什么有的人觉得在通胀?这就是这个货币政策的问题所在。欧美长时间救市之后,总结出一个经验,就是长期使用货币政策后,货币政策会出现失效效应。怎么理解?

当你制造出一个长效通胀周期之后,产能严重过剩,这时候市场需求不足,你再注入流动性,他不会流通到你想要的地方去,而是开始在某个领域空转,因为资本是逐利的,这就是前文说的,你降准后,贷不贷,怎么贷是下头的银行决定的,现在做实业的全部亏钱,他放贷必然不会给实业公司,实业也不想借,最后大家一起借钱去赌博空对空。所以,七月的数据出来,新增贷款102%为房贷,这实质上就是货币政策接近失效的反应。那么回到前文中来,现在的大趋势是什么?美元处于加息阶段,外汇占款即使在老大哥的强力扭转下,不降已是万幸,在这样的大趋势下,是不可能有通胀的,你钱都没了你怎么通胀?

央行的货币政策使用并不是在制造通胀,他的每个释放流动性的举动不过是在弥补市场的损失罢了,而且因为货币政策接近失效,恐怕很长一段时间内他也不敢继续再有大动作,毕竟放水也是有成本的,呆死坏账多了,到时别说兑美金,光是人民币提款就能威胁银行的生存,所以从去年开始就有一句话,叫堤防系统性金融风险,你想想什么叫系统性金融风险?其实这些报告都是很有价值的,你得学会看懂这些报告。

人类往往是会倒霉在自己的经验上,就像那句老话,参谋们永远在为上一场战争做准备,过去三十年都是通胀,他以后怎么可能不是通胀?但是其实这个世界是在永远变化的。我发这个帖子不是为了证明什么,现实里科幻的情节多了,很多国家的选择也往往是非理性的,但是以后每次你在做选择的时候,你可以多想想这件事背后的原理是什么,总比被人一忽悠就去接盘好多了。

05
我们所说的货币,也就是那张红纸,那是必须要有载体的,没有载体,那下场就跟大明宝钞和金圆券一个样,不是你想印就能印,你必须在逻辑上能够自洽,不开玩笑的说,要是有人能找出一套全新的印钞办法,不同学界以往的路子,诺贝尔经济学奖就是你的了,虽然现在排队领奖的多了,但是你插队绝对没争议。

那么多国家因为最后实在印不出钱了债务压身,只好选择对外扩张,难道他们不知道接着印,印个没完来赖账吗?这原因当然不是因为他们太善良,不够流氓,你想想是什么原因让他们宁愿铤而走险也不走这条路?到底是什么样的东西会比战争更可怕?你仔细琢磨琢磨这句话。

我们前面说的是为什么没法印,印不出了,这个章节要说的是不敢印。这个章节我删减了好几次,保证现在就是洁本了。首先这要从一个现象说起,从08年以后,M2一直猛增到八九十万亿一百万亿那个阶段,反应在市面上的就是物价飞涨,人工飙升,今天你去菜市场买把菜五毛,下个月也许就变成一块了,一个馒头从一两毛升到个把块,市面上什么都在涨,我工人干活的工资也得涨啊,你不涨我活不下去啊,还打什么工,我不如回家种田,什么?你叫我爱干干不干滚,那行,我真滚了,反正市面上的公司工厂多了去了。你不加钱就真找不到人,因为整个社会的成本在上升,各行各业都在扩张,这时候整个社会需求都是在上升的,这才是最典型的通胀。


物价迅猛飞升,工人全部失业那不叫正常通胀,那叫恶性通胀,是社会秩序崩溃的表现,你们是不是南美委内瑞拉看多了觉得这是正常情况?这才是最不正常的。这种情况你还考虑毛的资产能保值,买把菜刀防身才是对的,哦,也许那时买菜刀都得用以物易物了。这种极端情况不太可能会出现,因为极端的情况必然是极端的条件引起的,比如外储耗尽,进出口停滞,市面上的钱就失去了锚点,就会爆发。请注意,这种极端情况是最糟糕的,任何国家都会极力避免的,这也是我开头说的,什么东西是比战争更可怕的东西的原因。我记得那时候有个笑话,就是小时候的梦想是工资两千块,坐办公室,现在终于实现了。这句话背后反映了两个真实的场景,第一个,通胀的年代,第二,中国曾经经历过通缩。通胀的年代你们的年纪相信是经历过的我就不讲了,通缩的年代是什么样的呢?就是那句话里描述的,好工作难找,有份好工作就是工人最大的理想。这个时代大概是90年代末,对应的是下岗分流,大家都是朝不保夕,那时候上海房子一平4000送户口没人要,为什么,我得先吃饭啊,我还得养家糊口啊。所有的人都在储备过冬,一拿到钱就收起来,根本不敢花,这就是通缩,什么房子,在生存面前不值一提。


好了,言归正传,回到那个话题上来,那个时段M2猛增,反应到市面上就是通胀,那么,从M2猛增到149万亿的这个阶段,为什么你们没经历过这样的场景呢?我要说你们早在通缩里了,你们肯定会说我胡说八道,这两年房租都在涨,怎么可能是通缩?但是其实人的思维是有惯性的,但是只要你注意,你就会发现这两年除了房租,物价整体是平稳的,除了个别因为供需关系和季节关系引起的价格波动,大宗商品,各类零售产品的价格不止是平稳,甚至可以说是下降的,你关注的只是季节性的供需性的涨价,你以为那是通胀了,其实不是,当他们回落的时候,你并没有注意到。我知道你现在思维的本能想抵抗这句话,不要紧,你一年后再来看,你会发现我是对的,当然,我们现在有分歧,但是至少你会认同,这两年没有出现当年那么大的涨幅,物价整体趋于平稳。那么是什么造成了这种情况,按理说,M2的增幅一点都不少,50万亿啊,不应该直接在物价上反应出来吗?


这里要先介绍一个人,海曼明斯基,他是一个至少值得一个诺贝尔奖的学者,但是当世界发现他的价值的时候,他已经去世了。那么什么叫明斯基时刻?简单的说,资本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正常的经营,企业可以偿本付息,第二阶段,信贷大为扩张,激进的投资之后,企业发现自己的净利润只能够还利息,本金还不起了,第三阶段,危机阶段,这时候债务快全面爆发了,因为连利息的窟窿都快补不上了,企业必须不断的拆借,夸大自己的资产来延缓债务爆发,这叫旁氏借贷。也就是说,其实,大量的社会融资都已经被用来进入旁氏借贷的循环当中,市面上的资金越来越紧张,这时候的宽松,其实钱滚到市面上的并不多,所以当然不可能冲击物价。这个数是多少?彭博社估计去年15.6万亿里至少一半多进入了这个循环。


那么这个循环有没有可能进行下去,当然不可能,信贷借出去的钱都是得还的,我存本金在你那,你拿出去贷款,最后我上门要提钱,你给不出来,这时候银行就有破产的风险,所以银行放出去的钱不是白放的,一定得保障安全,至少坏账率要在合理水平,所以再松下去,银行有全面破产的可能,所以接着放,央行绝对不敢,接下去一定是收紧货币。这就是第一个大问题,债务问题,其实现在既然决定要紧货币,那不如先美联储快一步加息,这也会阻止资本外流,但是这会刺破债务问题,在中国没人敢承担这个责任,所以最后一定是拖到没法解决了才有动作,等美元加息了再甩锅美帝。


第二个问题叫产能过剩,也许后面会详细说说,这里简单的说一下,中国现在的问题就是做啥都不赚钱,这就是严重的产能过剩,就是因为产能过剩,所以放出去的信贷只会变成坏账。你做什么赔什么,最后只能拿到村头赌钱,这可不就是坏账吗。现在和08年的时候最大区别也就是在这里,那时候是社会需求扩张,所以价格每次上涨都是真实的,能支撑产能上涨,但是你现在是需求下降,价格上涨是去产能去出来的,这有本质区别,所以每次价格回升都是假阳,因为价格上涨,信贷支持,产能恢复,价格立马回落,表现出来的特点是每轮涨价绝对涨不过前期顶部。一到点他就得往下。


但是同时,你注意了,就是因为中国是世界工厂,所以这也是不会发生恶性通胀的原因,像委内瑞拉,石油一回落,啥都得进口,没钱买他就得破产,但是中国可是世界最大工厂,所有种类一应具起,你涨价?太好了,哥们上,马上就给你做的没利润了。中国没法做的东西不多,CPU那玩意日子紧一紧就完了,又不是必需品。所以只要人民币保持稳定,外储没见底,世界工厂绝对不会发生恶性通胀。我相信这道理随便一说很多人都懂。所以以后的日子就是回到紧缩的日子,去产能去债务,考虑到现在庞大的债务和产能,这会是一个长期过程。


其实回头想一想,一切的根源在当初就已经决定了,当初人民币应该一口气涨到5,这样就不会有太多输入性膨胀,太贪,结果输入多了,大举举债,产能扩张,到最后做出来的卖不出去,市场通缩,陷入旁氏借贷,最后产能债务一起压顶,其实一切的根源,如果当初重来走另一条路会完全不一样。最后,我跟你们说个段子,你们不要对银行的债务太悲观:最近两年P2P理财线上金融飞速发展,反正我也不知道为啥,满大街突然就出现了这东西,而且规模大的好像也没人抓。最后,你惦记别人的利息,别人惦记你的本金,钱飞了,本金利息全没了,P2P跑路了。那这里钱干啥去了呢?一部分当然是骗钱的拿去挥霍了,但是这些骗子其实当初还是有远大理想的,想要快速做强做大,反正要通胀嘛,18%利息算毛,以后都不是钱,反正这钱是到处流,最后都当了接盘侠,套住了,没法变现,跑路吧。那你仔细一想想,他接的是谁的盘呢?反正世事就是这么巧合,当然我们不能说这是设计好的,反正这种事情就是各取所需吧,愿赌服输。


06
说个题外话,我们人民币想国际化是要配套很多改革的,首先是要自由浮动,不再由政府操控,第二是财富要有载体,你现在地皮是国家的,矿是国家的,外国人拿人民币什么都买不了,总不能拿着来一二线炒楼吧,你会想去莫斯科炒楼吗?所以这会是一个长期改革的过程,不改革就很难看到前途。

我们现在还是在美元体系中运行,现在是美元加息周期,全世界的美元要回到美国那里去,所以流动性谁都缺,就跟涨潮落潮一样,然后美联储顺势完成缩表。
这一次是美元从0利率回归正常利率,而不是从正常利率走高,来压制国内过热,耶伦其实早就告诉你了,美联储为什么要加息,就是因为如果美联储不加息,未来一旦再发生危机,那美元就裸奔了。也就是说,现在加息是为了以后有空间降息,否则美联储没有武器抵御下一轮危机。这和现在的世界大经济形势是一样的,大家都没有走出泥潭,所以才要继续准备过冬。所以虽然美元处于加息阶段,但是这一次的美元相比于历史处于弱美元阶段,而不是真正的强势美元,所以即使加息,美元指数应该也不会太高,同时,正是由于经济没有恢复,所以加息的机会转瞬即逝,所以这一波美元的加息速度一定会让你瞠目结舌。所以我的判断和格林斯潘一样,美联储接下来一定会迅猛加息,毕竟现在夜长梦多,现在这世道谁也不知道会出啥意外。

于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只能收缩。现在国内的货币乘数扩张也已经达到了极限,未来央行不仅不可能像过去那样宽松,还会收紧货币政策,从而对房地产造成压力。

对于有些人的状态其实我看的很清楚,对于刚需,我同情你,但是有的人欠了一屁股债,然后来天真的以为钞票会无限的印下去,最后印的纸币作废,从而自己也可以赖账,对于此,不要多想了,坚持到下轮货币扩张周期吧。
房价一旦下跌,房子就会变成风险资产,银行就会开始惜贷,现在房价前几的城市不用杠杆根本撬不动。现在信贷扩张已经到头了,我估计以后有贷款额度也会先给一手房解套吧,你想想要是二手房收紧信贷会是什么情况,按现在的房价,就算是首付六七成,谁能一口气拍出几百万现金?不开玩笑,这跟全款区别不大,买得起的就买得起,剩下只付得起首付的也接不了盘。
个人借贷对于银行现在肯定属于优质资产,你别看有的人说房价跌了就甩楼给银行,真的跌了敢不还钱试试?让失信者寸步难行,你以为这句话是说谁的?中国没有个人破产,你要是贷了200万,最后断供了,拍楼卖了100万,剩下的100万还得接着还。相比起来,企业大多都是有限责任,直接破产你还真没什么办法,更别提有的不要脸的还敢提债转股。银行对这些企业没什么办法,对个人花样多了,国情就是这样的。其实炒房的人远远比你们想象的聪明,但是在大时代面前,这点聪明是不够用的。
所以在美元加息周期和我们国内产能过剩及货币政策失效的背景下,只要我们选择放水,如果不是精准滴灌,本来假设你要降准补充的是60个行业,其他59个行业全部亏损,这时候必然导致一个情况,降准的钱全部跑到一个行业去。所以最后就是造成了一个行业的泡沫严重,其他行业加剧通缩的情况。如今已经不是央行想不想放的问题,他敢接着放,出来的全会转成不良贷款,债务会越滚越大,银行会破产的。

事物的客观规律不是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很多人老是意淫因为XXX很严重,所以我们一定不会让他发生。你想多了,从50后开始,违背客观规律的是什么后果应验过不止一次了。我通篇讲的就是现在已经到了那个时刻了,印不出,不敢印,没法印。不要再意淫因为XX很严重,所以我们不会让他发生。现在是XX已经发生,我们正在补救的问题。不会有奇迹的,我就是看明白了才敢这么说。
07
有很多读者问我房子的问题,那些说房子下跌就会被抢购的人,完全不知道房产价格一旦破裂,那就一文不值。
房地产的核心是什么呢?有人说是户口,是房子附带的资源,是人口的涌入,其实这都是表象。房地产的核心就一个字,钱。房产问题就是资金问题,房产现象就是资金现象。有钱进来他就涨,没钱进来他就跌,其实这道理很多人也慢慢总结出来了,但是他们分析不出钱以后会多还是少。
所以外汇飞速增长,央行释放流动性全进房地产的时期,他绝对不可能跌,他还得涨,你再调控有个鬼用,下面火这么旺你不把他扑灭了你指望上头凉?反过来,外汇占款飞速下降,央行全面紧缩你指望他能涨,他能拉的住价格,这可能吗?
现在一个月信贷就得几千亿,加上居民存款消耗,你怎么一个月也得一万亿,一年十几万亿才能拉住房产,你以后有这么多钱吗?其它的都是边角料,最后还是钱说话,所以这事很简单,你们盯死钱就行,外汇占款继续下降,央行继续紧缩,他就涨不起来。
当年的四万亿是以美元流入为基础印出来的。美元流入,地方愿意借,这才有后来的结果,那四万亿不是凭空出现的,恰恰就是符合了货币原理。最近几年债务猛增,那是因为近年内滚动的M2实质大头全是旁氏借贷带来的债务增长,现在的债务杠杆是经济最大的问题,与产能过剩并列,甚至我觉得这个才是优先度最高的问题,楼市在这两个问题面前都不是问题。
没有居民贷款,这个月M2已经下降了,这几个月趋势就是企业降杠杆,居民加杠杆,老乡冲锋在前。不可能的,这要是能循环,世界上所有国家都这么搞了,你要刺激生产,借出去大量的钱,这些债务最后一定得合理,不然周期就是进入了旁氏借贷,不然这些债务连借钱还利息都会给不出来,而且也没银行敢给了,央行从8月开始,一定会收缩货币政策,因为再放下去,银行就得全部领便当了,银行破产比国企破产严重多了,这也是我说的,为什么说货币政策的拐点来了。货币政策的拐点一定是楼市的拐点,不知道有些人能不能撑到下一轮货币周期。
经济一旦进入通缩阶段,你不能按现在的收入去预估,可能投资啥的都不赚钱,能有工作就是硬道理。另外,我的建议是,不要急于买房。今年上半年所有的资金已经全部进楼市了,绝不要相信楼市还能涨,那是房托吹出来的。你再拿一段,说不定拐点就来了,这个时间绝不会太长,到时候你就看明白了。
最典型的比如商业地产,就是商铺那类的,前几年的口号是一铺养几代人,现在你看商铺还有人要吗?金融属性越强的产品,一旦跌价决没有任何人接手,直到跌回他本来的居住价值属性。

这里有很多人是刚需,你们的苦恼我很理解,你说,让你下定决心卖房去睡马路,这个肯定不现实。不过既然是自住,一两套的也没必要折腾,只要你不是作死炒楼的,贷款一般也不过几十万,熬一熬,几年就过去了,下一个周期来临了以后日子就会轻松一点。所以过一段时间,如果我说的这些东西应验了,你也不必灰心,曙光就在前面,当你绝望的时候你想一想就有盼头了。其实在我看来,这个周期的前奏已经过了,现在已经进入中期,再过个两三年就进入尾声了。


很多时候普通人就是这样的,不知不觉的,当你发现事情发生的时候,其实已经快结尾了,但是你还以为才刚开始。如果你不知道这是为什么的话,你只会感受到,物价渐渐开始平稳了,市面上的生意开始不好做了,越来大家越没钱了,都在借钱,然后资产泡沫全破了,你看玉石文玩古董红木这些泡沫这两年有没炸的吗?然后企业发不出钱了,慢慢大家都开始裁员减薪下岗了,最后,所有人慢慢开始达成共识,新周期来了。错了,这时候这个周期已经快走进底部了,马上再过段时间又是新周期了,这时候满地的资产,但是大家只要钱。


所以普通人的人生就是这样浑浑噩噩的过了,几个潮起潮落,一辈子就过去了。所以你们其实是幸运的,这个世界上,正常人都会经历几个大转折周期,但是很少有人会完整的体验他的整个过程,往往是等他们发现的时候就已经结束了,所以你要好好的看,你看明白了整个过程,你的人生以后就不会吃大亏。


而且大多数人看问题只会看表象,看不到事物的核心。什么叫事物的核心?就举个例子,前几天还是个把月前我在步行街上看到一个报道,有人雇人买了一堆蛇去放生,最后那蛇跑的整个村子都是,太缺德了,而且怎么会有人这么傻,大体上评论都是这样的。


但是问题是这事不符合逻辑,中国人傻吗?当然不傻,中国人最大的问题就是太精明。所以买蛇放生,特别是一大堆蛇,我不信。我把这事修改了下,你们看看这样是不是更符合逻辑:这个村子在山里,附近有个养蛇场,现在销路不太好,继续饲养,那是赔钱的,而且不知道还要赔多少,你杀掉嘛,自己吃数量太多,储存啊,人工又是一笔开支,所以场主及时止损,找两人给你放生了,你看看这事是不是符合逻辑了?而且这事背后又可以找出更多东西,蛇的用途主要有肉,对应高端餐饮,有皮革,对应皮具加工厂,次要用途还有医药等,所以这事的背后,是高端餐饮和皮具这两个产业链不行了。过去一年,中国各种稀奇古怪的放生事件频发,本质上反应的是中国的养殖业正在走入萧条,而且下游产业正在破灭。


再比如标普前不久刚刚下调了美国某家房地产公司的信用评级到B-级,原因是这家公司的息前利润连覆盖利息都勉强,这家美国公司刚刚在资本市场上大发神威,参与并购某家龙头企业的股票,在当时,我看到坛子里有人说了一句,大意是:XX买股票是因为股票价格低,这家公司买股票是因为股票价格高。这位同志是真懂行的人。如果你能看明白这句话,你就知道为什么地王频出。如果你还不知道,我建议你去看看海曼明斯基,我说的以上故事是发生在美国,与中国无关,大家不要过分解读。以下是中国的故事。


2010年,国资委宣布了所谓的退房令,也就是部分央企还能参与房地产,其他企业将逐步退出。在那个时段,也是一个地王制造的十分疯狂的年代,09年中化40亿拿下广渠地块,疯狂的让败北的潘石屹大喊,他就是盖房子不花钱他也得赔。是中化方兴的领导比业内多年的领袖之一潘石屹更懂大势,更懂房地产,所以以那个价格拿地?当然不是,这个中原因你可以细细品味。


所以最后记者写啥你们信啥,他说通胀你们说对,今天肉涨价了,但是跌价的时候他不说,你看年初我买猪肉一斤20一堆人吵翻天,现在一斤都快跌破10块有人关注吗?最后忽悠得你们都以为还在通胀。上面的不能告诉你们正在通缩,要不没人消费就麻烦了,但是你们自己得去找这些道理。所以这就是表象和核心。


08
我跟你们说,大多数学者都是没发迹的时候是水平最高的时候,像郎咸平现在写的东西还能看吗?郭德纲天桥说书的时候绝对是他相声生涯的巅峰,再过十年,爬上去以后我肯定再也写不出这样的东西了,现在想想,还是挺伤感的。
其实人的一辈子碰上这种拐点的机会不会多,也就两三次,抓住一次机会这辈子就转折了,但是切忌不要贪,都是平头百姓别想一口吃成马云,你能上去一个阶层就不错了。
这世道,钱离了手就回不来了。理财产品你得等他跑路了你才知道他拿去干啥了,招标书上根本没有。这些东西说白了就是风险太大,银行不愿意接,挂卖的。更别提其他风险更大的东西,这类玩意你在经济上行期违约可能较小,但是一旦到了退潮期,那就千万别碰。其实就我个人来说,以后那个时期屌丝日子还是可以的,反正你本来也没啥可以失去的,只要别有负债日子不会和以前差太多,说不定还会更舒服,这波苦的就是乱上杠杆的。要是净资产高,那就更好了。

我们东北经济问题最先爆发,同时群众底子薄弱,给点工程大家都有饭吃,有饭吃就不会有大问题。其他东部地区人民还挺富裕的,存款坚持一段没问题,这是危机的应对路子。天要下雨娘要嫁人,老大哥也有走麦城的时候。这个事例正好告诉你,国家不是万能的。

我的判断是从世界上看,2019年这个周期将结束,中国国内的情况看去产能和去债务进度,这种东西只能走一步看一步。能活下来的都是好企业,不要增加太多应收账款,保持流动性,宁愿少利润也要尽量缩短帐期,没人说得清楚,因为货币政策一定是保密的,否则被人知道了时间套利了,这责任谁也负不起,美联储这次是不是要加息,这个答案值1000亿美金。所以再如何,也只能估摸个大方向,美联储要的就是别人看不懂。


新闻大家要学会看,比如这条,发改委:进一步引导利率下行空间依然很大 政策仍须进一步着力。其实我们各部门的利益是不一样的,FGW的意思是赶紧放,不放下面的都快死了 。
再比如,央行副行长:现在流动性充裕 可以支持各个市场,14天期逆回购操作给了市场更多的选择,会继续保持市场流动性的充裕。现在银行间市场的流动性充裕,完全可以支持各个市场。这个新闻其实是这样的,恰恰相反,说的是现在流动性充裕,我们不用放了。逆回购从7天变成14天,其实是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成本,这是收紧的标志。
所以你们要是看不懂这样的新闻就会被忽悠。另外不管是MLF逆回购这些,都是短期货币工具,不能带来派生货币,目的是保持央行手下各个正规军商业银行的流动性,不是在放水,而且到期还得置换。这种工具用的越多,越说明央行现在不敢放水,所以必须用短期工具来保证正规军的流量不枯竭。你们别被媒体忽悠了,现在是金融绑架媒体倒逼央行放水,什么三天两头开发商跳楼,开发商死了多少那全是在造势。


退潮了,谁能带着自己的钱撤退,谁就是上轮经济周期的大赢家,然后负债的那部分人,就是这个周期的牺牲品,他们来为负责买单。每个周期都会有牺牲品,还记得当年的下岗吗,就是那样的。所以现在的主题就是看好你自己的钱,投资的楼盘都是要有资金成本的,时间长了负担不起,没有资金滚进来,这个旁氏骗局就继续不下去。所以你要是自住的比较多的城市我认为反而抛压不大,但是那些热炒的不行,杠杆加得多的,到时候这些城市会比较麻烦。


是的,以后这个国家要回到老实工作,劳动创造财富的年代了,无贷款很好,你以后会是受益者。现在市面上的繁荣都是欠钱欠出来的,08年以后,债务大举扩张,创造出了太多不属于市面上的消费能力,我在一个三线县城看到的路虎都比美国一个月看到的多,这就像透支信用卡,其实有些人目前的赚钱能力是支持不了这种消费的。


现在就是债务无法持续,前期加杠杆大举借债的需要清算还信用卡了。这些天量的债务,一部分我们打包,低息置换,烂账以后慢慢还,一部分就是转嫁到了其他人手里,就是借贷的这部分人。现在还保有大量现金的人,等于收到了这个周期的虚假繁荣的好处,又没有负担成本,因为全让别人承担了,所以他们是幸运儿。


09



如果你看清楚了我以上所有的发言,而且看懂了所有的话,你怎么会不明白我的意思呢?


1、我前面已经说了,中国是世界最大工厂,俄罗斯那是卖石油的,就是我提到的跟委内瑞拉差不多的货色,拿俄罗斯来比,简直似是而非,中国现在面临的危机就两个,债务压顶,产能严重过剩,中国一旦加息,债务危机就可能炸,所以我们必须扛住 2、基础货币投放,你们只要看外汇占款就行,外汇储备那是随汇率波动的,不减少不代表基础货币不减少。3、现在的信贷扩张就是已经到极限,再放下去,银行有破产的风险,我这些前面已经说的很清楚,以后人家来提款,你取不出钱怎么办?而且现在放水有啥用?一放出来全部拿去楼市赌博,以后美联储加息后,这些钱还会去冲击汇市,国内不赚钱了,那行,资本就出国。国家最怕的就是这个,想指望央行放水来给你们解套?做梦。4、中国不加息?只会是名义上的不加,一旦国内外利差迅速减少,人家资本是自由的,你想不让人出国就得给好处。


拿稳你的钱,不要去做任何冲动投资。我们不谈宏观大层面的经济和原理,你看看你的周围,所谓的有钱人和中产,他们手头还有多少人有现钱?


人人都觉得人民币要变草纸了,人人争着投资,个个欠了一屁股债,说起来财产全是不动产,以房子计价都是千万富翁亿万富翁,如果真的实现了,那大概世界大同就要来了。再来看看你周围的经济环境,连互联网三巨头都不招人了,你说现在大家是挣到钱的机会多了还是少了?所有人都在用房子对冲风险,杠杆加上去,负债越来越多,最后消灭流动性,这时候手里有钱的人变成了稀缺资源,钱又值钱了,最后的路径大抵就是这样的。


这一波财富洗牌会是历史上又一波起起落落的机会,首当其冲的就是手头有大负债的人,简单的说就是富人和中产,因为只有他们有资源加杠杆,特别是底层的小富豪,他们已经习惯了负债经营,习惯了加杠杆,他们的发迹得益于历史大潮,但是他们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还以为是自己多么的英明果决,这一次是时候让大家真正的认清自己了。


人人都觉得今年的房产是财富最后的直通车,其实真不好说。拿好你的钱,不要想着去股市搏命,理财千万别买,退潮的时候,这些东西跟P2P不会有太大的区别,一百万最好分三个银行去存着,这时候你就是狗皮膏药,只要你牢牢的粘在历史的大车上,不要被甩下车,下一波大潮来临的时候,你就是最先复苏的人。记得,下落的过程中会有无数的跳升,这都是陷阱,都是假阳,别去抄底,抄在半山腰上的人不值得同情。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香港,他们是不幸的又是幸运的。他们从来没有经历过楼灾,不懂得什么叫敬畏,上次香港房产泡沫破裂,给无数人上了一课,后来得益于中国大陆楼市带动,无数眼看着要被坑一辈子的人又解套了,你看看后来香港房产再次飙升,多少本地人去买?都是大陆人在买,因为本地人已经懂得敬畏,而大陆人不知道,他们没上过这一课,所以香港人是不幸的又是幸运的,而以中国的体量,如果房产套牢了,这辈子只能靠自己人解套了。
筹码没兑现之前就是纸上富贵。一人买房,全家出钱,每一套刚需盘都代表一个家庭未来十几年的购买力全被消灭。或许一业兴而百业衰本身就是一条不归路,最终我们还是要回归到劳动致富才行。
最后,什么是真正的复苏?中国的走势是紧随美国的,当美国开始复苏,开始对外输出美元,对内输入商品来压制美国国内通胀的时候,这就是真正的轮回。
本文转自 知乎 大文豪  曼因斯坦

Monday, April 6, 2020

Has Sweden Found the Right Solution to the Coronavirus?

Ithe COVID-19 pandemic tails off in a few weeks, months before the alarmists claim it will, they will probably pivot immediately and pat themselves on the back for the brilliant social-distancing controls that they imposed on the world. They will claim that their heroic recommendations averted total calamity. Unfortunately, they will be wrong; and Sweden, which has done almost no mandated social distancing, will probably prove them wrong.
Lots of people are rushing to discredit Sweden’s approach, which relies more on calibrated precautions and isolating only the most vulnerable than on imposing a full lockdown. While gatherings of more than 50 people are prohibited and high schools and colleges are closed, Sweden has kept its borders open as well as its preschools, grade schools, bars, restaurants, parks, and shops.
President Trump has no use for Sweden’s nuanced approach. Last Wednesday, he smeared it in a spectacular fashion by saying he’d heard that Sweden “gave it a shot, and they saw things that were really frightening, and they went immediately to shutting down the country.” He and the public-health experts who told him this were wrong on both counts and would do better to question their approach. Johan Giesecke, Sweden’s former chief epidemiologist and now adviser to the Swedish Health Agency, says that other nations “have taken political, unconsidered actions” that are not justified by the facts.
In the rush to lock down nations and, as a result, crater their economies, no one has addressed this simple yet critical question: How do we know social-isolation controls actually work? And even if they do work for some infectious epidemics, do they work for COVID-19? And even if they work for this novel coronavirus, do they have to be implemented by a certain point in the epidemic? Or are they locking down the barn door after the horses are long gone?
In theory, less physical interaction might slow the rate of new infections. But without a good understanding of how long COVID-19 viral particles survive in air, in water, and on contact surfaces, even that is speculative. Without reliable information on what proportion of the population has already been exposed and successfully fought off the coronavirus, it’s worth questioning the value of social-isolation controls. It is possible that the fastest and safest way to “flatten the curve” is to allow young people to mix normally while requiring only the frail and sick to remain isolated.
This is, in fact, the first time we have quarantined healthy people rather than quarantining the sick and vulnerable. As Fredrik Erixon, the director of the European Centre for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onomy in Brussels, wrote in The Spectator (U.K.) last week: “The theory of lockdown, after all, is pretty niche, deeply illiberal — and, until now, untested. It’s not Sweden that’s conducting a mass experiment. It’s everyone else.”
We’ve posed these simple questions to many highly trained infectious-disease doctors, epidemiologists, mathematical disease-modelers, and other smart, educated professionals. It turns out that, while you need proof beyond a reasonable doubt to convict a person of theft and throw them in jail, you don’t need any actual evidence (much less proof) to put millions of people into a highly invasive and burdensome lockdown with no end in sight and nothing to prevent the lockdown from being reimposed at the whim of public-health officials. Is this rational?
When we asked what evidence is available to support the utility of quarantine and social isolation, academics point to the Diamond Princess cruise ship, with 700 COVID-19 passenger cases and eight deaths. But the ship is an artificially engineered, densely packed container of humans that bears little resemblance to living conditions in most countries.
The other major evidence academics often cite is the course run by the 1918 swine flu, which swept the globe 102 years ago and was not a coronavirus. Philadelphia did not practice social distancing during the 1918 pandemic, but St. Louis did and had a death rate lower than Philadelphia’s. But how is that relevant to today’s crisis? Apart from the post hoc, ergo propter hoc nature of the argument, a key difference was that the GIs returning from World War I Europe who were carrying the swine-flu virus couldn’t fly nonstop from Paris to St. Louis. They had to land at East Coast ports such as Philadelphia. It’s therefore not surprising that the sick GIs rested and convalesced while spreading the virus on the East Coast, and they got better before continuing to St. Louis and other interior cities.
Basing the entire architecture of social distancing on the evidence from the 1918 swine flu makes no sense, especially when that architecture causes significant destruction in the lives and livelihoods of most of the American population.
But the social-isolation advocates frantically grasp at straws to support shutting down the world. It bothers them that there is one country in the world that hasn’t shut down and that hasn’t socially isolated its population. It bothers them because when this coronavirus epidemic is over, they would probably love to conclude that social isolation worked.
Sweden has courageously decided not to endorse a harsh quarantine, and consequently it hasn’t forced its residents into lockdown. “The strategy in Sweden is to focus on social distancing among the known risk groups, like the elderly. We try to use evidence-based measurements,” Emma Frans, a doctor in epidemiology at Sweden’s Karolinska Institute, told Euronews. “We try to adjust everyday life. The Swedish plan is to implement measurements that you can practice for a long time.”
The problem with lockdowns is that “you tire the system out,” Anders Tegnell, Sweden’s chief epidemiologist, told the Guardian. “You can’t keep a lockdown going for months — it’s impossible.” He told Britain’s Daily Mail: “We can’t kill all our services. And unemployed people are a great threat to public health. It’s a factor you need to think about.”
If social isolation worked, wouldn’t Sweden, a Nordic country of 10.1 million people, be seeing the number of COVID-19 cases skyrocket into the tens of thousands, blowing past the numbers in Italy or New York City? As of today, there are 401 reported COVID-19 deaths in Sweden.
The really good news is that in Sweden’s ICU census, which is updated every 30 minutes nationwide, admissions to every ICU in the country are flat or declining, and they have been for a week. As of this writing (based on currently available data), most of Sweden’s ICU cases today are elderly, and 77 percent have underlying conditions such as heart disease, respiratory disease, kidney disease, and diabetes. Moreover, there hasn’t been a single pediatric ICU case or death in Sweden — so much for the benefits of shutting down schools everywhere else. There are only 25 COVID-19 ICU admissions among all Swedes under the age of 30.
Sweden is developing herd immunity by refusing to panic. By not requiring social isolation, Sweden’s young people spread the virus, mostly asymptomatically, as is supposed to happen in a normal flu season. They will generate protective antibodies that make it harder and harder for the Wuhan virus to reach and infect the frail and elderly who have serious underlying conditions. For perspective, the current COVID-19 death rate in Sweden (40 deaths per million of population) is substantially lower than the Swedish death rate in a normal flu season (in 2018, for instance, about 80 per million of population).
Compare that with the situation to Switzerland, a similar small European country, which has 8.5 million people. Switzerland is practicing strict social isolation. Yet Switzerland reports 715 cumulative Wuhan-virus deaths as of today, for a death rate nearly double the number in Sweden. What about Norway, another Nordic country that shares a 1,000-mile open border with Sweden, with a language and culture very similar to Sweden’s? Norway (population 5.4 million) has fewer reported COVID-19 deaths (71) than Sweden but a substantially higher rate of coronavirus ICU admissions.
On Friday, one of us spoke with Ulf Persson in his office at the Swedish Institute for Health Economics. He said that everyone he knows is calm and steady, behaving with more caution than normal, following such government-mandated social controls as a 50-person limit on gatherings and only sit-down service at bars and restaurants. Persson estimates that the Swedish economy will drop about 4 percent because of the global economic shutdowns. But that’s nothing compared with the Great Depression unemployment levels of 32 percent that the U.S. Federal Reserve Board of St. Louis recently forecast for the United States.
Nature’s got this one, folks. We’ve been coping with new viruses for untold generations. The best way is to allow the young and healthy — those for whom the virus is rarely fatal — to develop antibodies and herd immunity to protect the frail and sick. As time passes, it will become clearer that social-isolation measures like those in Switzerland and Norway accomplish very little in terms of reducing fatalities or disease, though they crater local and national economies — increasing misery, pain, death, and disease from other causes as people’s lives are upended and futures are destroyed.
John Fund is a columnist for National Review and has reported frequently from Sweden. Joel Hay is a professor in the department of Pharmaceutical Economics and Policy at the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The author of more than 600 peer-reviewed scientific articles and reports, he has collaborated with the Swedish Institute for Health Economics for nearly 40 years.

Sunday, April 5, 2020

Blame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for the coronavirus crisis

As the coronavirus pandemic sweeps the globe, one fact is increasingly clear: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caused this crisis.
From the moment the coronavirus emerged in central China, Beijing has acted in a way that made a pandemic possible and then inevitable. It covered up what was happening in Wuhan. It silenced whistleblowers who sought to warn the world. It stole medical supplies from other countries, even while claiming the sickness was no big deal. 
At every stage,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has lied. Now at least 50,000 people have died. And the number is growing by the minute.
Beijing’s culpability is the result of its oppression — its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e only way to stop a spreading sickness is to spread information even faster, giving people and countries the facts and the time to prevent a pandemic. China’s rulers made that impossible. Starting in December, communist authorities cracked down on anyone talking about the coronavirus.

China's censorship 

When a brave doctor warned his peers online, he was summoned by police in the middle of the night and forced to write a “self-criticism” — a classic communist method of silencing dissenters that forces them to confess supposed crimes. When Chinese journalists wrote about the sickness, their work was censored. When average citizens took to social media to share the facts, they were silenced. Beijing did everything in its power to prevent the outside world from figuring out what was really going on.
The truth was terrifying, although largely unknown beyond China’s borders. U.S. intelligence agencies have concluded that China systematically hid the real number of sick people, as well as the number of deaths. Sure enough, in mid-January, Beijing still claimed that only a few dozen people were infected with the coronavirus. The real totals of people infected and deaths were likely far higher, as my organization was already hearing from dissidents within China. 
Beijing’s lies lulled the world into a false sense of security. By concealing the extent of the coronavirus, China caused other countries to assume the situation was under control, or at least that they had more time to prepare. A senior White House official pointed out that Chinese data caused the medical community in the United States to think “this was serious, but smaller than anyone expected… we were missing a significant amount of the data.”
Ultimately, China’s incomplete picture led to insufficient plans in other countries. But Beijing’s omissions and lies didn’t just include the number of infected people. They also covered up the nature of the coronavirus itself. In doing so, Beijing violated international treaty obligations to which China is a signatory, including the International Health Regulations (2005).

If they had just been honest

Beijing denied until January 20th that human to human transmission was occurring. Yet at the same time, Chinese officials and state-owned companies were urgently acquiring bulk medical supplies —especially 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 like masks and gloves — from AustraliaEurope, and around the world. Put simply, Beijing hoarded the world’s life-saving resources while falsely claiming that people’s lives weren’t at risk.
The results have been tragic. China’s actions made other countries less able to contain coronavirus outbreaks. In some cases, those outbreaks were perhaps already underway but unknown, because China lied about the sickness’ spread. By that point, a pandemic was only a matter of time.
Now the world is facing upheaval unseen since the Second World War. Whole countries are shut down. Borders are closed. Economies are unraveling. Governments are mobilizing for an extended struggle. Billions of people are terrified.
But all of this was preventable, i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had just been honest.
If Beijing had allowed doctors in China to raise the alarm and contain the threat, the virus could have been stopped in its tracks.
If Beijing had accurately described how the virus spread, people from New York to New Delhi could have prepared accordingly.
If Beijing had given the real number of infected people and deaths, other countries would have recognized the danger, and taken necessary steps.
But Beijing wasn’t honest. It lied. It is lying still. As a result, more than a million people are sick, and millions could die before the year is out. 
Their blood is on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s hands. If the coronavirus crisis proves anything, it’s that communism — its logic, its brutality, its incompetence — is still a grave threat to the entire world. 
The sooner communism is swept into the dustbin of history, the safer we’ll all be.
Marion Smith is executive director of the Victims of Communism Memorial Foundation in Washington, D.C. Follow him on Twitter: @smithmarion

404文:委内瑞拉,这个上天眷顾的国家是如何毁掉的?

编者注:读这篇文章,想起了王莽。伟大的理想,高尚的品质,如果加诸于自我,大概可以成为半个圣人。但是如果想加诸于整个社会, 则往往会带来巨大的灾难。何也?人性。 按:原文发表于2023年12月15日,目前已遭到屏蔽。(近期,委内瑞拉总统选举投票后,选委会宣布卸任总统马杜罗赢得第三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