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丰城龙剑】晋・王嘉《拾遗记》卷十:「昔吴国武库之中,兵刃铁器,俱被食尽,而封署依然。王令检其库穴,猎得双兔,一白一黄,杀之,开其腹,而有铁胆肾,方知兵刃之铁为兔所食。王乃如其剑工,令铸其胆肾以为剑,一雌一雄,号『干将』者雄,号『镆鎁』者雌。其剑可以切玉断犀,王深宝之,遂霸其国。后以石匣埋藏。及晋之中兴,夜有紫气冲斗牛。张华使雷焕为丰城县令,掘而得之。华与焕各宝其一。试以华阴之土,光耀射人。后华遇害,失剑所在。焕子佩其一剑,过延平津,剑鸣飞入水。及入水寻之,但见双龙缠屈于潭下,目光如电,遂不敢前取矣。」《太平御览》卷三四四引南朝宋・雷次宗《豫章记》曰:「吴未亡,恒有紫气见于牛斗之间,占者以为吴方兴,唯张华以为不然。及平,此气愈明。张华闻雷孔章妙达纬象,乃要宿,屏人问天文将来吉凶,孔章曰:『无他象,唯牛斗之间有异气,是宝物之精,上彻于天耳。』『此气自正始、嘉平至今日,众咸谓孙氏之祥,唯吾识其不然,今闻子言,乃正与吾同。今在何郡?』曰:『在豫章丰城。』张遂以孔章为丰城令,至县移狱,掘深二丈,得玉匣,长八九尺,开之得二剑:一龙渊,二即太阿。其夕牛斗气不复见。孔章乃留其一匣龙渊而进之,剑至,张公于密发之,光焰晔晔,焕若电发。后张遇害,此剑飞入襄城水中。孔章临亡,诫其子恒以剑自随。后其子为建安从事,经浅濑,剑忽于腰中跃出,初出犹是剑,入水乃变为龙,逐而视之,见二龙相随而逝。」《晋书・张华传》亦载,文有不同。
【陈蕃悬榻】《太平御览》卷四七四引吴・谢承《后汉书》曰:「徐稚字孺子,豫章人。家贫常自耕稼,恭俭义让,所居服其德,屡辟公府不起。时陈蕃为太守,以礼请署功曹,稚不免之,既谒而退。蕃在郡不接宾客,唯稚来特设一榻,去则悬之。后举有道,拜太原太守,皆不就。」又引晋・袁山松《后汉书》曰:「周璆字孟玉,为乐城令,逍遥无事,县中大治。去官,征聘不至。陈蕃为太守,璆来置榻,去悬之。」《后汉书・徐稚传》、《后汉书・陈蕃传》亦载。
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二俊采】《晋书・陆机传》:「至太康末,与弟云俱入洛,造太常张华。华素重其名,如旧相识,曰:『伐吴之役,利获二俊。』」《世说新语・言语》:「陆机诣王武子」梁・刘孝标注引《晋阳秋》:「平吴之利,在获二俊。」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岳、湛曜联璧之光,机云标二俊之彩。」
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
【东南之美】《尔雅・释地》:「东南之美者,有会稽之竹箭焉……西南之美者,有华山之金石焉。」
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
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
【蛟龙入怀】晋・葛洪《西京杂记》卷二:「董仲舒梦蛟龙入怀,乃作《春秋繁露》词。」
【子云吐凤】晋・葛洪《西京杂记》卷二:「扬雄读书,有人语之曰:『无为自苦,玄故难传。』忽然不见。雄著《太玄经》,梦吐凤凰,集《玄》之上,顷而灭。」《太平御览》卷九一五引《西京杂记》作「雄著《太玄经》,梦吐白凤皇,集其项上而灭。」
【紫电青霜】《西京杂记》卷一:「高祖斩白蛇剑,剑上有七采珠、九华玉以为饰,杂厕五色琉璃为剑匣。剑在室中,光景犹照于外,与挺剑不殊。十二年一加磨莹,刃上常若霜雪。开匣拔鞘,辄有风气,光彩射人。」晋崔豹《古今注・舆服》:「吴大皇帝有宝刀三,宝剑六。一曰白虹,二曰紫电。」
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名区】南朝梁・王屮《头陀寺碑文》:「惟此名区,禅慧攸讬。倚据崇严,临睨通壑。」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潦水】《楚辞・九歌》:「寂寥兮收潦而水清。」
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
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下临无地】《楚辞・远游》:「下峥嵘而无地兮,上寥廓而无天。」
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鹤洲凫渚】《西京杂记》:「梁孝王好营宫室苑囿之乐。作曜华之宫。筑兔园。园中有百灵山。山有肤寸石。落猿岩。栖龙岫。又有雁池,池间有鹤洲凫渚。其诸宫观相连延亘数十里。奇果异树瑰禽怪兽毕备。主日与宫人宾客弋钓其中。」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
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
【钟鸣鼎食】《左传・哀公十四年》:「左师每食,击钟。闻钟声,公(宋景公)曰:『夫子将食。』既食又奏。」《孔子家语・致思》:「从车百乘,积粟万钟,累茵而坐,列鼎而食。」
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衡阳雁归】唐・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广要》卷下之上:「《山海经》云:雁门山,雁出其间,在高柳北。旧说,鸿雁南翔不过衡山(注:衡山为地名,三国时吴置衡阳县)。今衡山之旁,有峰曰回雁,盖南地极燠,人罕识雪者,故雁望衡山而止。」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
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
【响遏行云】《列子・汤问》:「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晋・张华《博物志》亦载,文大略同。
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
【睢园】即梁园、兔园。见「鹤洲凫渚」。
【彭泽】陶潜。
【朱华】曹植《公宴诗》:「秋兰被长坂,朱华冒绿池。」
【临川】谢灵运。
四美具,二难并。
【四美】南朝 宋 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序》:「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
【四美】南朝 宋 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序》:「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
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天地盈虚】《易・丰》:「天地盈虚,与时消息。」
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
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失路】杨雄《解嘲》:「当途者升青云,失路者委沟渠。」
【萍水相逢】《楚辞・九怀》:「窃哀兮浮萍,泛淫兮无根。」
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帝阍】《楚辞・离骚》:「吾令帝阍开关兮,倚阊阖而望予。」
嗟乎!
时运不齐,命途多舛。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冯唐易老】《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唐以孝著,为中郎署长事文帝。事文帝辇过,问唐曰:『父老何自为郎?家安在?』唐具以实对……七年,景帝立,以唐为楚相,免。武帝立,求贤良,举冯唐。唐时年九十余,不能复为官,乃以唐子冯遂为郎。」
【李广难封】《史记・李将军列传》:李广与从弟李蔡俱事汉,「蔡为人在下中,名声出广下甚远,然广不得爵邑,官不过九卿,而蔡为列侯,位至三公。诸广之军吏及士卒或取封侯。广尝与望气王朔燕语,曰:『自汉击匈奴而广未尝不在其中,而诸部校尉以下,才能不及中人,然以击胡军功取侯者数十人,而广不为后人,然无尺寸之功以得封邑者,何也?岂吾相不当侯邪?且固命也?』」
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
【贾谊之屈】《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载:贾谊,雒阳人,博学多才,通晓诸子百家之书。汉文帝时,一年之中由博士提升为中大夫官职。绛侯周勃和灌婴等忌其才能,对他进行中伤陷害,「乃短贾生曰:『雒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子,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后又作梁怀王太傅。「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
【梁鸿赁庑】《后汉书.逸民传.梁鸿》:梁鸿过京师,作《五噫之歌》,「肃宗闻而非之,求鸿不得……遂至吴,依大家皋伯通,居庑下,为人赁舂。」
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
【君子见机】《易・系辞》:「君子见机而作,不俟终日。」
【知命】《易・系辞》:「乐天知命,故不忧。」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穷当益坚,老当益壮】《後汉书・马援传》:「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郎潜白发】《汉武故事》:「上(汉武帝)尝辇至郎署,见一老翁,须鬓皓白,衣服不整。上问曰:『公何时为郎,何其老也?』对曰:『臣姓颜名驷,江都人也,以文帝时为郎。』上问曰:『何其老而不遇也?』驷曰:『文帝好文而臣好武;景帝好老而臣尚少;陛下好少而臣已老。是以三世不遇,故老于郎署。』上感其言,擢拜会稽都尉。」
【青云之志】《史记・范睢蔡泽列传》:「须贾大惊,自知见卖,乃肉袒膝行,因门下人谢罪。于是范睢盛帷帐,侍者甚众,见之。须贾顿首言死罪,曰:『贾不意君能自致于青云之上,贾不敢复读天下之书,不敢复与天下之事。贾有汤锼之罪,请自屏于胡貉之地,唯君死生之!』」扬雄《解嘲》:「当途者入青云,失路者委沟渠。」
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
【贪泉】《晋书・吴隐之传》:「朝廷欲革岭南之弊,隆安中,以隐之为龙骧将军、广州刺史、假节,领平越中郎将。未至州二十里,地名石门,有水曰贪泉,饮者怀无厌之欲。隐之既至,语其亲人曰:『不见可欲,使心不乱。越岭丧清,吾知之矣。』乃至泉所,酌而饮之,因赋诗曰:『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欢,终当不易心。』及在州,清操愈厉,常食不过菜及干鱼而已,帷帐器服皆付外库,时人颇谓其矫,然亦终始不易。」
【涸辙】《庄子・外物》:「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耶?』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我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说苑・善说》亦载,文大略同,谓为庄周与魏文侯事。
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扶摇而上】《庄子・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背负青天而莫之天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蜩与学鸠笑之曰:『我決起而飞,抢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鷃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文选・潘岳(西征赋)》注引《东观汉记》曰:「冯异,字公孙,拜为征西将军,与赤眉相距。上命诸将士屯渑池,为赤眉所乘;反走上回谿阪。异复合兵追击,大破之殽底。玺书劳异曰:『垂翅回谿,奋翼渑池,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后汉书・冯异传》亦载,文有不同。《太平御览》卷三引《淮南子》曰:「日西垂,景(影)在树端,谓之桑榆。」
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孟尝不见用】《後汉书・循吏传》:「尝少修操行,仕郡为户曹史。……尝后策孝廉,举茂才,拜徐令。……尝竟不见用。年七十,卒于家。」
【穷途之哭】《晋书・阮籍传》:「〔籍〕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痛哭而返。」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
【终军请缨】《汉书・终军传》:「南越与汉和亲,乃谴军使南越,说其王,欲令入朝,比内诸侯,军自请:『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军遂往说越王听许,请举国内属。」
【乘风破浪】《宋书・宗悫传》:「悫字元干,南阳人也。叔父炳,高尚不仕。悫年少时,炳问其志,悫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
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
【芝兰玉树】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谢太傅问诸子侄:『子弟亦何预人事,而正欲使其佳?』诸人莫有言者,车骑答曰:『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阶庭耳。』」另见《晋书・谢安传》。
【孟母三迁】汉・刘向《列女传》:「邹孟轲之母也,号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也,嬉游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乃去,舍市傍。其嬉戏为贾人街卖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复徙,舍学宫之傍。其嬉游乃设俎豆,揖让进退。孟母曰:『真可以居吾子矣。』遂居之。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
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
【孔鲤趋庭】《论语・季氏》:「〔孔子〕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
【李膺龙门】《太平御览》卷四六五引晋・袁山松《后汉书》曰:「桓帝时朝廷日乱,李膺风格秀整,高自标尚,后进之士升其堂者,以为登龙门。」《后汉书・党锢列传・李膺传》亦载,文大略同。有注曰:「以鱼为喻也。龙门,河水所下之口,在今绛州龙门县。辛氏《三秦记》曰:『河津一名龙门,水险不通,鱼鳖之属莫能上,江海大鱼薄集龙门下数千,不得上,上则为龙也。
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赋因杨意】《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蜀人杨得意为狗监,侍上。上读《子虚赋》而善之,曰:「朕独不得与此人同时哉!』得意曰:『臣邑人司马相如自言为此赋。』上惊,乃召问相如。相如曰:『有是。然此乃诸侯之事,未足观也。请为天子游猎赋,赋成奏之。』上许,令尚书给笔札。相如以『子虚』,虚言也,为楚称;『乌有先生』者,乌有此事也,为齐难;『无是公』者,无是人也,明天子之意。故空藉此三人为辞,以推天子诸侯之苑囿。其卒章归之于节俭,因以风(讽)谏。奏之天子,天子大说(悦)。」
【高山流水】《列子・汤问》:「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吕氏春秋・本味》:「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呜乎!
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
【兰亭会】晋・王羲之《兰亭集序》:「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 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金谷园】《世说新语・品藻》「谢公云金谷中苏绍最盛」梁・刘孝标注引晋・石崇《金谷诗序》:「余以元康六年,从太仆卿出为使,持节监青、徐诸军事、征虏将军,有别庐在河南县界金谷涧中,或高或下,有清泉茂林,众果竹柏,药草之属,莫不毕备;又有水碓、鱼池、土窟,其为娱目欢心之物备矣。时征西大将军、祭酒王诩当还长安,余与众贤共送往涧中昼夜游宴,屡迁其坐,或登高临下,或列坐水滨,时琴瑟笙筑,合载车中,道路并作,及住,令与鼓吹
递奏。遂各赋诗,以叙中怀,或不能者,罚酒三斗。感性命之不永,惧凋落之无期,故具列时人官号、姓名、年纪,又写诗著后。后之好事者其览之哉。」
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
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
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潘江陆海】南朝梁・钟嵘《诗品》上:「谢混云:『潘诗烂若舒锦,无处不佳;陆文如披沙简金,往往见宝。』……余常言陆才如海,潘才如江。」
------------------------------------
这世上,大概没有人比他更有资格发出这声感叹吧。
王勃是个天才。
他六岁就能作诗、写文章。想想我六岁时,刚刚学会汉语拼音。
九岁时,他读大学者颜师古所注的《汉书》,竟然洋洋洒洒写了十卷《指瑕》,批评颜大师的错漏。想想我九岁时,还不知道《汉书》是什么东东。
十岁,他就通读儒家经典。
十二岁,跟随名医曹元学习医术。
十四岁,上书绛州司马,寻求入仕。
十五岁,上书宰相刘祥道,被誉为“神童”。
十六岁,向唐高宗献《乾元殿颂》,被称为“大唐奇才”。
十七岁,应幽素科试(不定期举行的特科考试)及第,授朝散郎,成了整个朝廷年纪最小的官员。
注意!古人计算年龄是按虚岁,若按周岁来算,还要依次减去1岁。也就是说,王勃16岁就当上朝廷命官、出入王府宫廷了。
当此之时,他的人生就像是开了挂,前途不可限量。少年英才,志得意满,连给朋友写个送别诗,也没有半点悲悲戚戚,而是掩藏不住的乐观豪迈,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然而,也就是在他风头最劲的时候,命运和他开起了残酷的玩笑。
王勃在沛王府里任修撰。当时,沛王李贤(后来被废杀的章怀太子)还只是个贪玩的半大小子。有一次,他和英王李哲(后来的唐中宗李显)在一块儿斗鸡,王勃写了一篇《檄英王鸡文》为其助兴。
这本是王府里的玩笑文章,不料却被有心人送到了唐高宗面前。
年少轻狂的王勃不知他已犯了大忌!
有玄武门之变的惨祸在前,又亲身经历了哥哥李承乾和李泰的夺嫡风波,唐高宗对兄弟相争之事极为敏感。当他读到“两雄不堪并立”,读到“见异己者即攻”,读到“与同类者争胜”,心中早已怒不可遏。他斥责王勃不仅没尽劝谏之责,而且有挑拨离间之嫌,应立即逐出王府。
转眼之间,王勃的无量前程就化为了泡影。
要知道,古代学子的前途无非就是“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而这买家,普天之下有且仅有一个呐。像王勃这样已经在皇帝面前挂了号的——其前景,比那些不得其门而入的人,还要更加黯淡无光。
到哪里去呢?王勃栖栖遑遑,踏上了游历蜀地的旅程。此时,此地,如此的心境,同样是写送别诗,他的诗风由豪迈转而变为凄清,如《江亭夜月送别(其二)》: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再由凄清转为悲切,如《秋日别薛华》:
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
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
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
然而,命运对他的捉弄还远远没有结束。
回到长安,王勃拒绝了吏部侍郎裴行俭的召用。他仕进的心,已渐渐冷了。听说虢州(今河南灵宝)多药草,他便设法谋了一个虢州参军的职位,想在此隐遁避世。
可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避是避不了的,躲也躲不掉。在虢州这个小地方,王勃显得太耀眼、太格格不入了,很快就招来了更大的灾祸。
他私藏一个犯罪的官奴,名为“曹达”,后来又怕走漏风声,就把曹达给杀了。
这桩案子很蹊跷。非亲非故,王勃为什么要私藏曹达?害怕泄露,为什么不放走了事,而是杀人灭口犯下死罪?后人推测,很有可能是王勃恃才傲物得罪了同僚,而遭人陷害——但这事已真伪难辨了。
不幸中的万幸,恰逢朝廷大赦天下,王勃捡回了一条性命。
但他的父亲王福畴却受此牵连,被贬到蛮荒之地交趾(今越南北部)去了。这件事对王勃的打击,远远超过了他自己的入狱。在《上百里昌言疏》里,他痛批自己是“无益于国而累于家”:
“呜呼!如勃尚何言哉?辱亲可谓深矣!诚宜灰身粉骨,以谢君父,复何面目以谈天下之事哉?
“今大人上延国谴,远宰边邑。出三江而浮五湖,越东瓯而度南海。嗟乎!此皆勃之罪也。无所逃於天地之间矣。”
劫后余生,王勃深感富贵就像浮云一样虚幻,而光阴却比玉璧还要珍贵,他开始埋头著述了。(杨炯语:“富贵比于浮云,光阴逾于尺璧。著撰之志,自此居多。”)这一年,是他创作最丰的一年。
第二年,朝廷宣布恢复他的旧职。但此时的王勃已视宦海为畏途,决心弃官为民。他收拾好行装,要去交趾看看他最最愧对的父亲。
他不知道,此去交趾,只有去程,没有归程。
他也不知道,此行途中,他将迎来人生中最辉煌的一刻。
那个秋天,王勃路过洪州(今江西南昌)。
洪州都督阎伯屿重修滕王阁告竣,在重阳节这天大宴宾客。如果没有王勃,如果王勃没有碰巧路过,那我们不会知道曾有过这场宴会。但王勃赶巧参加了,这场宴会也就永远地留在了史书上、传奇中,被后来的人一说再说。
话说阎都督宴客,本来是为了吹捧自己的女婿。他让女婿提前准备了一篇序文,背得滚瓜烂熟,计划在宴会上当作即兴之作炫耀一番。因此,当他假意请各位来宾作序时,大家都很识趣地推辞了。
只有王勃没有推辞。
是他情商太低,不懂人情世故吗?不是。是他对仕途名望已无所求,活在这世上,最重要的就是自己的诗文了。他不能为了圆滑客套,而舍弃腹内的文章。
多亏他没有推辞,才有了千古雄文《滕王阁序》。700余字的骈文,对仗工整,辞藻华美,气象开阔,用了20多个典故,创造了30多个成语。短短一顿饭的工夫,王勃就凭一己之力,更新了汉语的词汇库:
襟江带湖、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俊采星驰、胜友如云、高朋满座、腾蛟起凤、躬逢其盛、飞阁流丹、桂殿兰宫、钟鸣鼎食、虹销雨霁、水天一色、渔舟唱晚、逸兴遄飞、天高地迥、萍水相逢、时运不济、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达人知命、老当益壮、白首之心、穷且益坚、青云之志……
阎都督被王勃打乱了计划,本来还有几分不悦。但听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时,他矍然而起,感叹道:“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
岂止是这一句呢?随手一摘,都是锦绣啊: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作完这样一篇锦绣长文,王勃竟然尚有余力,挥笔就是一首《滕王阁诗》: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转身离去,他留给在座宾客一个潇洒的背影,也留给千年后的我们一个潇洒的背影。
在乘船前往交趾的途中,王勃溺逝于防城港海域,死时年仅26岁。
想想,如果这片海的暗礁不是那么多,风浪不是那么急,那中国文学史就要改写了。或许,在整个唐代诗坛上,李白、杜甫等大诗人都得依次往后挪一挪座位了。
再想想,老天究竟是爱他呢?还是恨他呢?
若说是恨他,为何要赐他灼灼才华?
若说是爱他,为何要对他数番捉弄?
若说是恨他,为何要给他这样一场绚丽的绽放?
若说是爱他,又为何要让他如此迅疾地陨落呢?
天妒英才啊!可惜了,王勃!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Confederates Weren’t Patriots, They Were Traitors
There are over one thousand seven hundred monuments to the Confederacy in America today, from the four corners of the continental Unit...
-
编者:当一个地方太阳落山的时候,一定有另一个地方太阳升起。Congratulations, class 2025! Last summer, when I was doing my internship in Mongolia, I got a call from two cl...
-
Comment by the editor: Is containing China a feasible option? The author of this article argues it is not, simply because China is too big, ...
-
编者: 爱因斯坦的“我的世界观”,到今年刚好 90 年。作为对比,颇有趣。 生命的意义:人生有意义吗?或者再进一步,所有有机生物的生命?我认为生命本身是没什么意义的。漫长的进化,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植物到动物,生命在利用能源的过程中,为了更好的适应环境,而对自己不断改造,...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