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眼必见王的荣美,
必见辽阔之地。
——《以赛亚书 33:17》
标题这句话,并不是方方说的。被训诫的“吹哨人”艾芬医生说过类似的一句话,我改了改用到这里——总结方方60篇《封城日记》,这五个字太合适了。
一、说话
实事求是的说,方方的《封城日记》写得很一般,道听途说一些事,夹叙夹议发点感想,其文学性就是絮絮叨叨唠嗑家常。有几期还是网络怼人或被怼后的辩解,让无关读者觉得无聊;而“殡仪馆手机照片”和“援鄂护士去世”这两个“谣言”,更惹非议。
但是我要说,方方写出了可载入史册的文字。为什么呢?你看李文亮做了啥?说到底,他只是在那个时间点,在微信群说了一句话,“华南水果海鲜市场确诊了7例SARS”。
我们现在纪念李文亮,认为他是英雄,就是因为他“说话”了,而不在于这话说得有多正确、多漂亮。方方同样如此!《封城日记》可以载入史册,不在于文章写得有多好,而在于方方坚持60天,绝不妥协地——说话!
被警方训诫后,李文亮闭嘴了;被医院训诫后,艾芬闭嘴了——我敢打赌,方方的《封城日记》当时没写几天,就有各种“力量”让方方闭嘴。可能是软的,比如一些几百年没来往的“朋友”突然出来了,开始劝了,“写这些干嘛啊,你这样对你自己没啥好处啊”;可能有硬的,比如托人带话了,“别再写了,你不考虑自己也考虑谁谁谁”;当然还有直接赤膊上阵“封杀”了方方的微博,这我们也看到了。。。这些都是权力的常规操作,以前对别人用过,这次对方方肯定也用了。但面对这些压力,方方坚持写了60篇,绝不妥协地——说话!
最近几年,我们“说话”变得很困难。在网上,越来越多爱说话的的账号“消失”了,另一些爱说话的被批成“公知”,各种侮辱打击。如果自身还有点毛病,嫖娼这点破事儿还能上央视。一些公司稍有不慎就被抓“小辫子”,地图不留神放错了,你这是要分裂祖国啊?吓得公司赶紧道歉,道歉信写得和认罪书差不多。更别提各种上纲上线的“帽子”漫天飞舞,像带路党、恨国党、慕洋犬、、、最轻的“帽子”就是“谣棍”了,说明你这人本质还不坏,不带路不恨国,但是造谣了。而在线下,多所大学出现学生举报老师,造成老师被处罚。这可是大学啊!总之,这几年我们被驯化得越来越“闭嘴”。李文亮艾芬不都闭嘴了吗?!
但方方的《封城日记》告诉我们,其实有人选择了“不闭嘴”,有人就是要:老子天天说!
看到这里,杠精就来了:“怎么没让方方说话,没让她说话她能发60篇日记?!”答案很简单:方方是否被封杀了一段时间?是吧?正是因为方方的坚持以及越来越多读者的关注,这才让权力妥协,才成就了60篇的《封城日记》。而这正好告诉我们:让你闭嘴你就闭嘴,你只能越来越闭嘴;让你闭嘴你偏偏要说,你才有可能继续说。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李文亮、艾芬、方方他们在负重前行,在帮你守护着那越来越少的言论空间!
第二波杠精就来了:“方方还造谣殡仪馆照片,造谣护士去世”。是的,方方是道听途说,《封城日记》在客观上传播了几条谣言。但大家看看李文亮说“7例SARS”不也是谣言吗?不是SARS而是新型冠状病毒啊。我们承认他们说的话有瑕疵。但是承认瑕疵,绝不能否定他们“说话”这件事本身的正义性——
公民有言论的自由!
二、记忆
方方的《封城日记》这么招人恨,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她说了“不好听”的话。如果说封杀言论是权力的偏好;那不喜欢听“坏话”,可不只是权力一家,更多的还是普罗大众。很多看客也受不了啊,方方你干嘛尽说这些“负能量”!
为什么?因为方方要给这座遭遇灾难的城市,一段文字的“记忆”。本身就是疫情灾难,本身就是坏事,凭什么非得让人“正能量”?!面对灾难,记忆最多的是泪水、悲伤和愤怒,难道这不才是正常的记忆吗?!
但现在,这是“负能量”!这是“暴露阴暗面”!这是说明你这个人内心就很阴暗!首先我们和谐的社会,是很少发生灾难的;而即使发生灾难,我们也要从灾难中看到光明,看到“最美逆行者”,看到“制度优越性”。至于被灾难压垮的一个个受灾个体的感受,他们流的泪,那也是他们面对拯救他们的人,感动得热泪盈眶!
看客习惯了这种“套路”,他们真以为灾难就是这样的场景。因此他们一边叹息着灾民的不幸,一边庆幸自己生活在一个好时代。但方方居然不按套路出牌了!《封城日记》虽然也有一些“正能量”,但更多絮絮叨叨的悲伤、抱怨、责怪。看客当然不习惯,这撕破了他们虚伪的崇高、浅薄的感动,廉价的同情。他们为了抗拒真相,就要攻击方方,似乎只要抹杀了方方的《封城日记》,一切又回到了习惯的“小确幸”。
但真相就是真相:任何一次灾难,虽然都有奋不顾身的英雄值得我们歌颂,众志成城的民众值得我们赞美。但是,任何一次灾难,最强烈的情感一定是悲伤,最真实的记忆一定是泪水。
方方《封城日记》的价值,就在于留下了这样一段真实的记忆!而文字,使得这段原本属于她个人的记忆,变成所有读者的共同记忆。只要脑海里一想起“封城日记”这个关键词,所有关于疫情的记忆就好像被激活!像下面两封“遗书”,是我自己对疫情最难以释怀的,而这其实和方方的《封城日记》没关系,但只要一提起《封城日记》,我就会想起来:
(一)
“做蛋糕的面粉过期了,我拿走了,食品都是有保质期的。一个人生活以后买小包装的。东西归类,免得自己不记得。家里有的买重了,用不了是一种浪费。别嫌妈唠叨,日子是要精打细算的过。
妈 即日。“”
武汉女孩倩倩(化名)的妈妈留下的字条;几天之后,她的妈妈因新冠病毒感染肺炎去世
(二)
“除夕之夜,遵从政令,撤单豪华酒店年夜宴。自己勉为其难将就掌勺,双亲高堂及内人欢聚一堂,其乐融触
殊不知,噩梦降临,大年初一,老爷子发烧咳嗽,呼吸困难,送至多家医院就治,均告无床位接收,多方求助,也还是一床难求。
失望之及,回家自救,床前尽孝,寥寥数日,回天乏术,老父含恨撒手人寰,多重打击之下,慈母身心疲惫,免疫力尽失,亦遭烈性感染,随老父而去。
床前服侍双亲数日,无情冠状病毒也吞噬了爱妻和我的躯体。辗转诸家医院哀求哭拜,怎奈位卑言轻,床位难觅,直至病入膏肓,错失医治良机,奄奄气息之中,广告亲朋好友及远在英伦吾儿:我一生为子尽孝,为父尽责,为夫爱妻,为人尽诚!
永别了!我爱的人和爱我的人”
湖北电影制片厂员工常凯的遗书,其父母、姐姐,一家四口都因感染去世
三、致良知
方方的《封城日记》,还有很多内容是在回应对她的谩骂和攻击。她认为这些疯狂的攻击主要是因为“左”,或者是被“左”裹胁的年轻人。
方方有这样的想法,倒是暴露了她这个年龄的人思想的局限性——还是习惯“左右”站队分析。但当下中国,哪有什么真正的“左”或者“右”!我们现在的问题,是几乎每个人,都无法面对自己的“良知”。
或者为了赚钱,或者为了出名,或者为了权势,或者就是单纯的糊涂,或者就是纯粹的恐惧;这让我们说违心的话,做违心的事,蒙蔽着自己的“良知”,浑浑噩噩挣扎着生活,努力让自己和家庭过得好一点。
但这场瘟疫中曝光的一些事情,有有心的渎职,有无心的塞责,打碎了很多人虚幻的梦,让大家重新开始思考一些基本问题。我认为方方又何尝不是其中一员呢?她一篇篇地写完这60篇《封城日记》,难道不也是她自己在反思,在叩问内心,在致良知?!
所以批评甚至攻击方方,这个现象本身并没啥,并不能说是“左”。问题的关键是那些批评者,你们真的相信自己写的那些字吗?那是你们的良知吗?!
百年之前,严复说:“华风之弊,八字尽之;始于作伪,终于无耻”;百年之后,我们的救赎之道依旧在这里:发现真实,说出真实的生活!
致良知,方方老师!那美好的仗,你已经打过。必见辽阔之地。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Confederates Weren’t Patriots, They Were Traitors
There are over one thousand seven hundred monuments to the Confederacy in America today, from the four corners of the continental Unit...
-
编者:当一个地方太阳落山的时候,一定有另一个地方太阳升起。Congratulations, class 2025! Last summer, when I was doing my internship in Mongolia, I got a call from two cl...
-
Comment by the editor: Is containing China a feasible option? The author of this article argues it is not, simply because China is too big, ...
-
编者: 爱因斯坦的“我的世界观”,到今年刚好 90 年。作为对比,颇有趣。 生命的意义:人生有意义吗?或者再进一步,所有有机生物的生命?我认为生命本身是没什么意义的。漫长的进化,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植物到动物,生命在利用能源的过程中,为了更好的适应环境,而对自己不断改造,...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